女子“霸座”被行拘,治理火车不文明行为绝非小题大做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8-27 21:43

近日,一女子持无座火车票强占其他旅客座位,拒不听从乘警和工作人员劝阻,最终被铁路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处理结果公布后,网友纷纷点赞表示支持。

近年来,火车出行中的不文明现象频频发生。车厢内脱鞋、脚搭在小桌板或前排座椅扶手上的有之,电子设备声音外放、高声接打电话的有之,越席或越级乘车、蛮横霸座的有之,甚至还有阻拦高铁关门、在高铁列车内吸烟、滋扰殴打他人等恶劣行为。然而,并非所有不文明行为都能得到及时制止或惩处。通常而言,只有在当事人的行为明显违反法律规定时才会被惩罚。而那些介于扰民与违法之间的“灰色”不文明行为,常常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让很多乘客深感无奈。

当前,公众的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普遍增强,对公共生活品质的追求更高,这既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对公共空间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火车车厢作为特殊的“临时公共空间”,其维护与治理事关乘客权益、公共安全和社会信任,必须给予更多重视。为此,相关部门近年来不断探索改进治理方式,如对不文明乘车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制定铁路旅客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开通“铁路畅行码”投诉功能,设置高铁“静音车厢”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乘车不文明现象的治理毕竟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杜绝火车上的“灰色”不文明行为,还需社会各方的长期努力,包括但不限于明晰规则、加强管理、提升个人自觉以及保持适度包容。

首先,需建立更有效的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和惩戒机制,为车厢管理提供明确依据。目前,我国对于火车乘客行为的管理多侧重于对危害公共安全和运营秩序行为的处理,主要依据有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而对于一些“危险系数”低、“扰民程度”高的乘车不文明行为,还缺乏相应的治理规则。为此,可以考虑细化完善部门规定,健全旅客乘车不文明行为认定和惩戒机制,将影响公共秩序、破坏乘车环境的“灰色”不文明行为与铁路征信挂钩,清晰界定乘车行为边界,提高违规成本,以规则机制倒逼旅客提升素质,养成文明乘车习惯。

其次,铁路部门应发挥更积极的管理作用,进一步优化车厢服务与管理。如扩大“静音车厢”应用范围,供更多有需要的旅客选择;加大乘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其主动维护车厢秩序、有效处理纠纷的能力,同时加强与乘警的协作配合,依法依规处理矛盾纠纷,杜绝“和稀泥”式调解。此外,还可以通过招募列车文明引导员等群防群治创新机制,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

最后,应加强文明乘车的宣传教育,推动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治文化。维护公共秩序除了依靠明确的规则和有效的执行,还需要培养公众的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此,可以通过在列车上开展普法宣传与提醒教育、在购票页面添加“文明出行倡议”、将公共空间礼仪教育纳入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课程等方式,多层面引导旅客遵守乘车规定,增强友善沟通的能力。

治理火车不文明行为绝非小题大做,而是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出行安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每一次文明乘车,都是在为我们共同的社会环境投资;每一次不文明行为,都是对公共规则的侵蚀、对社会文明的破坏。乘车不文明行为的治理,既不能单纯寄希望于乘客的个人道德,也不能完全依赖相关部门的服务和管理,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能营造文明舒适的乘车环境,进而创造理想的公共空间。

来源: 法治日报  
编辑: 刘咏   审核: 张燕 主编: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