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郑重声明”可以更郑重
2025-08-27 18:01
▲海南省发改委发布郑重声明。
假院士阮少平的身影还未走远,眼下又出现了一位假官员。从海南省发改委8月25日发布的声明中,不难一窥故事梗概。
官员名义遭冒用,且涉嫌诈骗,涉事单位不能沉默。主动发声、澄清真相,是对自身“羽毛”的爱惜,也是揭穿不法分子面目、维护公众利益的必要举措。不过,从“读者”的视角和期待来看,这份“郑重声明”或许还可以更郑重。
一方面,表达可以更规范。
官方声明的原标题,是“关于假冒海南省发改委李璐副主任名义实施网络诈骗的郑重声明”。若将之改为“关于不法分子假冒海南省发改委李璐副主任名义实施网络诈骗的郑重声明”,语义会更清晰,不会产生歧义。声明还写道,“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冒用省发改委名义,不得擅自使用其品牌标识等”。一般来说,“品牌标识”常常用于公司企业。于政府机关而言,使用“名称标识”恐怕更为妥当。此外,声明中提及的“一老一小”,加上双引号更合乎规范。
官方文稿中的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代表着政府机关的形象。一旦出现瑕疵乃至错误,很容易引发放大镜式的围观,导致政府权威形象和公信力受损。近年来,官方文稿出错并不鲜见,且一再引发质疑和批评。在此背景下,严格落实审核把关流程,竭力实现公文“零差错”,更应当成为机关单位的自觉与常态。
另一方面,行动可以更积极。
声明开头指出,不法分子的行为“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已涉嫌诈骗”,但末尾仅表示“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提醒投资者谨防上当。这种相对克制的表述,可能引发公众疑问:既然不法分子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为何不直接报警,推动案件查处?
公众对政府机关往往寄予更高的期待。有人冒用官员名义行骗,社会自然希望看到更积极的应对,例如及时报案、协同公安机关追查。相比“保留权利”,明确行动更能展现责任与担当。
总的来看,这份郑重声明来得非常必要。但如果文字表达更规范,行动选择更积极,“郑重”二字才会更有分量和支撑。涉事部门的权威形象,其责任担当与公信力,也就更加可感可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