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不可能上来就吊打苹果”是一种清醒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张燕

2025-05-24 18:10

5月22日,小米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发设计的首款3纳米旗舰处理器“玄戒O1”。

国产芯片迎来“新的春天”,大家心中充满“自立自强”的自豪感,也对突破“小院高墙”充满信心。同天,华为用全栈自研架构与生态战略,为国产PC打开一扇可能颠覆传统格局的大门。这些突破再次证明——那些压不倒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大家都在为国产芯片更进一步兴奋。但雷军也直言:“苹果是全球顶尖水平,不可能一上来就吊打。我们做得好的地方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大家看到我们有超越苹果的地方,请大家给我们鼓个掌。”

“如果大家看到我们有超越苹果的地方,请大家给我们鼓个掌”,这是对国产芯片“十年磨一剑”的认可肯定;“苹果是全球顶尖水平,不可能一上来就吊打”,这是对科技创新的清醒认知。科技发展,尤其是芯片技术,绝非单个突破就能“一招定胜负”。

当台积电为突破3纳米工艺投入200亿美元研发,当英伟达用数十年构建CUDA生态壁垒,芯片行业的较量早已从单一的技术参数比拼,演变为技术沉淀、生态构建与产业链协同的立体竞争。

这种清醒,是对技术规律的敬畏。小米在澎湃OS受挫后卷土重来,恰恰印证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创新规律。人们通过1小时的发布会“见证奇迹”,但“小米15年的发展创业史,其中芯片就干了11年,这11年里有多少艰辛,有多少汗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痛苦”。华为也是如此,憋着一口气,专心搞研发,造出昇腾系列国产芯片,硬刚美国芯片管制。

这种清醒,是对产业规律的洞察。芯片是亿万个晶体管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木桶效应决定了“水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良率刚突破85%,国产光刻胶在EUV领域尚未实现量产突破,自主EDA工具覆盖率不足30%……中国芯片企业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既要突破EDA软件、光刻胶的护城河,又要在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抢占先机。

中国的“芯”征程,正需要这种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战略清醒。

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在每个晶体管上都战胜对手,但必须在系统性创新上形成完整闭环。智能汽车重构算力需求,万物互联催生场景芯片,技术革命的窗口期永远属于奔跑者、开拓者。正如雷军所言:“芯片是我们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这份清醒,恰是打赢这场硬仗最珍贵的指南。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燕   审核: 刘咏 主编: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