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如此折腾为哪般?
2025-04-28 18:02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提到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盲目攀比,数据不实。淄博高新区2025年春季集中开工的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据4月27日新华社消息)
▲项目重复开工被通报(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项目开工属于喜事,或事关基础设施,或事关民生福祉,或事关产业布局,意味着资金的大手笔投入,能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想象空间,满足社会对事业发展的期待。一些地方通常以集中开工的大阵势营造气氛,以此提振精神,鼓舞信心,传递希望。项目开工是一种成就宣示,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在项目开工上造假,这就有造假政绩之嫌,给政绩注水,属于博眼球的虚假宣传。
网上也不乏对项目开工造假的揭露,比如,为了完成项目开工数量的考核,达到每个季度或每个月都有新开工项目的要求,搞虚张声势的造假。有的只是以此展现抓项目的决心和成果,做给上级或老百姓看。这种项目开工只是“仪式”上的开工,形式上的开工,除了开工“典礼”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以致开工仪式结束了,项目放在那里根本不见动工。
这种假开工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可以说是表演式开工、摆拍式开工,不是真正的开工。有网友揶揄道,既然要开工,就得雇来挖掘机、推土机、汽车之类,再雇来一些工人,还要搭好舞台,插上彩旗,弄个开工典礼大会,并进行录像摄像上报,还要请领导出席,事先也要准备开工的策划方案,这都需要钱啊。如果在媒体宣传报道一番后,就没了下文,这岂不是白白浪费钱。
假开工就是劳民伤财,同时也伤害政府部门的形象,会被人议论。通报中提到,淄博高新区2025年春季集中开工的35个项目中有6个为重复项目,个别县区单个项目反复开工3次。这岂不是要反复浪费钱财。这种反复开工又是做给谁看?除了欺上瞒下,被老百姓指指点点,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通报提到,有的项目用地用海等手续还不完备,就被纳入集中开工;有的开工仪式追求场面,一个会场租用电子屏等设备费用达20多万元。还有的县级市项目集中签约名不副实,实际落地率严重偏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这种造假式开工,只是为了场面上的好看,华而不实,也可以说是画大饼式开工,当然会引来议论。说白了,这是政绩观出了偏差,重形式轻实效,为了数据“好听好看”和排名靠前,搞些不切实际的开工。
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埋头苦干、不务虚功,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项目建设中讲究场面、热衷造势,盲目追求数量甚至虚报夸大,这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在作怪。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各地干部要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岂能搞假一套来欺上瞒下。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