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击败林诗栋夺冠,也是一种“反向激励”
2025-04-21 21:25
4月20日,在中国澳门举行的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单打决赛中,巴西选手雨果·卡尔德拉诺4比1战胜中国选手林诗栋,夺得冠军,成为美洲历史上第一位夺得世界杯冠军的球员。(据4月20日新民晚报报道)
▲雨果夺得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冠军(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巴西乃至南美乒乓球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巴西总统卢拉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祝贺雨果夺冠。对中国男乒来说,当然是个遗憾,但球迷的反应还算理性,因为这毕竟只是世界杯,不是奥运会,丢掉冠军的刺激不是那么大,虽然有点难受,也并非不可承受。
有球迷说,打破金牌被中国队包揽的状况不是坏事,有利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因为都能看到夺冠的希望,都能尝到夺冠的甜头,对这项运动的投入就会更有积极性。外部强手林立,对中国乒乓球来说,是挑战,也可以更加激发自身的潜力与能力。
在世界杯上丢掉了男单冠军,滋味对中国队来说有点苦涩,却也是亡羊补牢的机会。毕竟巴黎奥运会刚过,新的奥运周期才开始,一切还来得及。雨果的夺冠对中国队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更有针对性地选拔球员、培养球员、历练球员?如何在技战术与心理素质以及作风上让自己更强大?这才是要解决的问题,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强大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资本。
这场比赛不会让人因此悲观,虽然总比分难看,但林诗栋打得并不差,也并非没有机会,只能说雨果的发挥更好一些。在半决赛,雨果在七局大战中淘汰了王楚钦,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这正是他的可敬之处,有强大的内生精神动力,一直鼓舞着他前行。
29岁的雨果,算是老将了,原本就非泛泛之辈,2014年南京青奥会,雨果就获得男单铜牌,可以说是崭露头角。2018年国际乒联总决赛,他击败樊振东,跻身世界前十。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雨果晋级了男单四强。他的夺冠看起来是“横空出世”,却并非太大的意外,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也证明了“强者不稳赢,弱者不稳输”的道理。
雨果对乒乓球的热爱与投入有值得学习之处。从8岁坚持到29岁,他求胜的欲望却愈来愈浓烈。他练过跳高、游泳,还精通葡萄牙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中文,可谓“多才多艺”。他认为,学习中文有助于与中国选手交流和研究战术。雨果从10岁开始就热爱魔方,拥有70多个魔方,最快9.6秒即可复原,他觉得魔方有助于训练快速决策和预判能力,就像在乒乓球比赛中预判对手球路。
这真是个有心人。雨果的成功,算得上是“苦心人天不负”。他多年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乒乓球满腔的热爱,这原本也是中国乒乓球的制胜法宝之一。如今,日本、欧洲乃至美洲不断冒出极具个性化的乒乓球运动员,这既给国乒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可以视为“反向激励”,激励中国乒乓健儿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去把自己的优势打磨得更突出。自己的技术更精湛,精神更强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功勋教练张燮林发掘过邓亚萍、乔红、焦志敏、葛新爱等大批世界冠军,在选拔邓亚萍时,有人觉得她身材矮小,张燮林说,这又不是选美。邓亚萍的肯吃苦让他印象深刻,而且不服输。一上场她就在想,我一定要赢你,“我平时这么刻苦,别人受不了的罪我在受,我为什么要输给你?”
国际乒坛名宿波尔在专栏中写道:“中国队的训练体系能批量生产冠军,但雨果们正在证明,个性化打法同样具备颠覆性。”实际上,中国球员并不缺个性化打法,邓亚萍就是例子。张燮林当球员时,也以敢打敢拼著称,他对教练说:你敢排我上场,我就敢打。
爱拼才会赢。巴西乒乓球员雨果击败林诗栋夺冠,网友说,巴西踢足球世界第一,如今乒乓球也夺冠了,中国乒乓球世界第一,足球何时能夺冠。这话也可以视为,雨果的夺冠能提供一种“反向激励”,让人去把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
雨果在赛后采访中一度哽咽,他说:“从8岁握拍那刻起,我就相信能超越中国选手。这个冠军不属于我个人,而是献给所有在非传统乒乓球地区坚持梦想的人。”对中国乒乓球与足球来说,同样如此,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敢于去赢,就一定有能赢的一天。
雨果夺冠值得尊敬,期待中国乒乓健儿能有更精彩的表现,也期待中国足球能如巴西乒乓球一样,在不懈努力中实现逆袭。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