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业态发展撑好法治保护伞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马树娟

2025-02-23 15:41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其中一起助贷企业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案,引发社会关注。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新技术新业态会不断涌现,这在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法律课题。比如,助贷行业作为金融服务市场的新兴领域、数字经济的新兴业态,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由于整体上规范性不足,不时引发争议。在这起案件中,天津W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助贷App和H5网页,收集有贷款意向用户的个人信息,提供给线下信贷机构和贷款中介并收取费用。公安机关最初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侦查并移送起诉,但检察机关经过深入审查,从涉案企业收集信息的流程、用途、用户授权范围等多方面进行研判,最终认定该公司行为不构成犯罪。经依法监督,公安机关撤销了案件。与此同时,检察机关还注重从个案监督向类案监督延伸,合计监督撤案128人,监督返还涉案财产超2700万元。

检察机关的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一方面,精准把握罪与非罪界限,为新业态发展保驾护航。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新业态的发展往往先于法律规范完善。此时,司法机关如何办理相关案件,直接关系到涉案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在这起案件中,检察机关没有简单机械适用法律,而是深入分析助贷业务实质,从保护新兴行业企业合法发展角度妥善处理案件,防止刑事打击扩大化,为新业态健康发展营造了宽松包容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并未放松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在审查中,检察机关重点关注涉案企业收集信息是否经用户知情同意、是否超出授权范围流转等关键环节,这表明在支持新业态发展时,检察机关仍将个人信息安全当作不可触碰的红线。

这起典型案例启示我们,司法机关在推动新业态健康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责任重大。在面对新业态带来的复杂法律问题时,司法机关需秉持公正、审慎态度,撑好法治保护伞。只有这样,才能既激发新业态创新活力,又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基本权利,让法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保障。

来源: 法治日报  
编辑: 王瑞琳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刘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