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查清对象“底细”?隐私保护非小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吴亚琦

2024-12-23 23:03

“女生手机必备”“防被网贷防被诈骗防被老赖等风险情况”“可以婚前查清对象底细”……据报道,网络上近期出现许多号称是“婚恋报告”“风险报告”“个人大数据报告”的个人信息查询产品。

媒体调查发现,只需要提交任意一个人的真实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并支付几十块的费用,就可以查询对方户籍所在地、年龄、婚姻状况,甚至多头借贷申请数据(申请次数、申请机构数)等情况,且无须被查主体同意。

无论该产品针对的是个人对自身金融风险情况的了解,还是对个人或机构对他人状况的查询,只需要不到50元,就可以获取详尽的个人数据和信息报告,这很难不引发人们对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的担忧。而且,平心而论,大概没有人会想在无自己授权甚至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其他人花50元获取隐私信息。

而且,无论是直接售卖含有借贷记录的报告,还是将借贷数据等重要金融数据与非借贷数据进行杂糅,并包装为“婚恋报告”等其他类型的报告售卖,报告中所含有的借贷情况很大可能涉及个人信用的相关信息,是征信报告中呈现的内容,属于高度敏感信息。

▲ 央行征信中心网站截图

在社会进入到一定的发展阶段,个人征信体系需要被建立。被称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的个人征信,大到买房买车贷款、就业等方面是否顺畅,小到信用卡能否申请成功,涉及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自觉塑造和重视个人信用,但基于审慎态度和现实效力的信用信息,却不该成为低门槛窥视一个人隐私的窗口。

或许,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被别人花50元查清婚姻状况、借贷记录,“裸奔”于互联网并不是最终或最严重的后果。比如,违法掌握信息的一方是否会对信息再次泄露或篡改等。当然,并非每个人都会遭遇实际损失,但不得不提的是,个人信息还是被泄露了,且很可能处于风险之中。

《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早已将个人信息安全纳入保护和监管,但“婚恋报告”等“擦边”或“违规”的个人信息查询产品对于个人信息的抓取、搬运和利用,链条中的一系列操作仍需要在法律的大框架下,做好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比如,如此高敏感的信息是如何从源头流出的,相关机构在索取信息后维护工作是否跟上,各平台对此类产品的定位和约束是否到位等等。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普通人很难在强势且广泛的技术应用中,“严防死守”住自己的各类信息。因此,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下,个人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就更应该慎重。这不仅是技术向善的需要,也是法律规则和人情伦理的界限。

来源: 光明日报微信公号  
编辑: 刘咏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