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造一片古建筑,就能叫古城了?
2024-11-30 13:29
在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项目陷入了颇为严峻的困境。据媒体报道,该项目投入总金额约25亿元,运营3年多累计亏损已超5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仅2300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
笔者曾在多年前考察过该项目,当时在大体了解规划方案后曾有预见:不投不赔,大投大赔,多建多赔。如此而为,必受其累。
说心里话,张家界的观光资源堪称世界顶级,但旅游产品尤其是休闲度假产品却非常初级,甚至是空白。基于市场需求,张家界确实需要将观光流量转化,以获取门票、索道、电梯、中巴之外的旅游收入。因此,打造一个休闲或度假型的、有历史文化的街区或社区确有必要,然而未必是所谓的“古镇”,更不一定是大工程。
谁说从事旅游就必须大投入、大建设?是要打造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是构建市场化的项目与产品?仿造一个古代建筑群,就能称之为古城了吗?若建得好,可成为人文景观;若建不好,又缺乏适应市场的产品,那便只是一堆毫无灵魂的砖石堆砌。
在观光之外,旅游者所追求的是地域化生活体验,而地域化生活的主角是原住民。原住民携带着地域化生活的文化因子,包括风貌、风俗、风情、风物和风味。无论古代与现代,城、镇、村都是百姓生活生产之所。没有原住民,何来古城、古镇、古村?哪来的原生活体验?仅有建筑本身,不过是地域文化的空壳,毫无体验价值可言。
更可笑的是,某些新建的古镇、古城,竟堂而皇之地在入口写上“××古镇(城)”字样。试问,原生原真的古镇、古城,需要用“古”字来自我标榜吗?
古镇须有古风,古风反映在地域化遗风,原居民、原生活、原风景是其活的载体。就大庸古城而言,当年的大庸文化早已被土家族文化等替代,为什么非要冠之以“大庸古城”?仿造的所谓“古城”,如果没有原住民尚保留的传统生活,就没有任何古代生活韵味可言,生搬硬造的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体验经济时代和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绝不可小觑现代旅游者的审美观和生活体验诉求。以建筑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旅游早已退出市场主流,未来的旅游建筑风貌必须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建筑只是载体,而非旅游产品的全部。
归根结底,旅游体验者追求的是一种异域化、异质化、特色化生活,其本质是差异化。让现代城市人有差异化感受的生活未必是古代的。
当下,大庸古城的首要任务是盘活与提升。在生活化旅游的当下,硬件建设已退居其次,盘活提升的关键在于引入原居民、追溯原生活、植入原场景,其景观打造重点并非单纯的风景,而是活化有人参与的主题化场景。
旅游行业发展至今,我们再也不能笨拙地去重复二十年前的做法了。市场早已进化,产品岂有退化之理?未来的旅游不应倡导大规模投入与无序建设,好创意、小投入、软提升、重运营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为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