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网评丨打击医托的重拳不该总落在棉花上
2024-09-10 15:14
“一拳打在棉花上”是句俗语,形容努力却没有结果。近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了一系列“医托”骗局。骗局层出不穷,监管部门打击力度很大,却收效甚微,让人格外感慨:真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报道中的骗局,其实没啥新花样:“医托”们在正规医疗场所附近活动,以病友、老乡等身份与患者或其家属搭话,通过各种话术,推介医疗服务或诱骗患者到一些小诊所看病。最后的结果是,患者花了大价钱求医购药,却对病情没什么帮助。
“医托”屡禁不绝,不是个例、不限于一地,算得上“历史悠久”。“医托”打不尽,原因很复杂,从大的方面说,是发展不均衡所导致。我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但各区域发展不均衡,这客观上导致了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城市,无法覆盖所有区域、全部病患。
资源相对集中,但就医需求急切,二者碰撞,就导致了供需关系失衡——这些,是“医托”滋生的土壤。只需要发挥“演技”、动动嘴皮子,将病患及其家属导向有“合作”关系的医院、门诊,就能获得惊人的回报——这些,是“医托”前赴后继、迎着重拳而上的原因。“敌”在明处,“我”在暗处,只要坚持“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无本万利的买卖就能一直干下去——这些,是“医托”心存侥幸的真实写照。
看着“医托”春风吹又生,监管部门、医院、医生、患者、家属甚至旁观者,无不恨得牙痒痒。面对“医托”及其背后的利益链,真的没办法了吗?其实,还是有的。
一来,积极发动群众、畅通针对“医托”的举报通道,一经查实,按罚款比例给予举报者奖励。有了清晰的举报线索,就能精准锁定“医托”方位、涉案人员和资金流向,就能深挖“医托”背后的利益链条。只要投诉够集中、金额达到相应标准,就可以触发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如此有的放矢去查处,才叫真正的天网恢恢、一逮一个准。
二来,提高对“医托”背后利益链的惩罚力度。对此,可以考虑设置行业负面清单,公示靠“医托”捞钱的医院、门诊、药店、医生。同时,提高处罚金额的上限,不仅要让相关方面把吃进去的收入吐出来,还要追加额外数倍罚款,彻底打破“代价与获利不成比例”的怪圈。
三是将整治“医托”与医院评优评级挂钩,倒逼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相关单位自扫门前雪。许多“医托”,与优质医疗资源形成了依附关系,还摸清了相关部门的打击流程,乐得在“打地鼠”游戏中辗转腾挪。“某人在某医院被‘医托’骗”这类新闻,是在打医院的脸,是在毁医院的声誉,医院不能视而不见。
“医托”肥了一小撮人,坑了一大群人,甚至涉嫌谋财害命。打击“医托”,亟需多出些狠招、实招。如果相关部门按部就班、一阵风式行动,只能被“医托”牵着鼻子走。面对“医托”,与其哀叹“一拳打在棉花上”,不如自发行动、多方合力,筑起“医托”不敢碰的“钢板”。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