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元存款离奇消失,银行到底哪里“失误”了?

新京报 吴振

2024-06-30 08:49

据红星新闻报道,2018年4月,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市民邓女士的丈夫因病去世,邓女士后来发现,丈夫生前在中国农业银行的账户中留有13万多元的存款。邓女士表示,2020年曾两次去银行,都确认这笔钱存在。2021年12月17日涉事银行还出具了存款查询信息。但2022年2月,邓女士拿着相关手续前往银行取钱,却被告知其丈夫生前已将钱取走,且账户已被注销。

6月27日,记者电话联系中国农业银行平利县支行副行长高昌,对方表示此事已由上级安康分行处理,不便接受采访。6月28日,中国农业银行安康分行办公室负责人高宗林表示,此事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失误,正在处理。

两次前往银行确认了亡夫银行账上有13万元存款,结果几经折腾后,不仅未能将钱取出来,而且出现了“存款消失、账户被注销”的离奇一幕,这事听起来着实有些离谱。

据媒体报道,起初取款未果的邓女士按照银行要求作了继承遗产公证,但拿着公证书再次来到银行,仍然未能如愿,“工作人员在柜台操作了一个多小时,就是取不出钱”。而2021年12月由银行出具的“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业务账户余额查询结果”单据上,的确显示邓女士亡夫银行卡上的余额为133900元。然而,到了第二年2月,在另一家支行,邓女士再次提交存款查询申请书,得到的回复却是,账户已被注销查询不到,钱已经被取走。

明明被告知银行账户上有钱,多次取款不成功后,却连账户都被注销了。如此反常现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显然留下了太多的疑问。按照银行方面的说法,此事是工作人员的失误,并“表示账户内没有那么多钱”。这样的回应让事件的疑点进一步增加。

一方面,邓女士曾与银行进行过多次交涉,并且不止一次被确认账户上的存款为13万多元。但安康分行负责人称,“她把金额看错后给储户填上去了。”这样的说法能否经得起推敲,还有待涉事银行拿出更多证据释疑。另一方面,在取款不成功的情况下,个人银行账户为何被注销了?这难道也是“失误”?

更显蹊跷的是,据邓女士反映,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当初为其办理业务的银行工作人员曾向其表示“她个人给我2000块钱看行不行”,并在深夜多次前往邓女士家中“表示要协商处理此事”。

如果这样的细节属实,为何一桩储户与银行方面的纠纷,会演变为个人之间的“协商”?这背后到底有何隐情?

退一步讲,此事从2020年到今天,已过去了四年时间,即便是账户上的金额和最初认定的13万多元存在出入,银行方面是否也早就应该拿出相应的证据,和邓女士沟通解决,该道歉的道歉,该担责的担责,以促成取款,保障储户的合法权益?

要知道,银行卡内到底有多少钱,为何开始未及时给邓女士办理取款,工作人员的“失误”是如何发生的,账户又怎会被注销?对此,银行方面又到底该负有怎样的责任?这一切原本不该这么难调查清楚。而四年时间过去,为何还是一笔“糊涂账”?

在最新回应中,银行方面针对相关疑问,仍表示还需要走流程。希望四年时间过去了,这桩疑点重重的“存款离奇消失,账户离奇被注销”事件,能够早点儿真相大白,别再继续困在“流程”之中了。

应该看到,这样的风波已不仅仅事关涉事储户的切身利益,更牵涉公众对银行的基本信任。事已至此,唯有尽快向当事人和公众一五一十地解释清楚,并妥善处理、承担责任,才能为银行的公信力止损。无论如何,储户足额、及时地拿回属于自己的存款,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实在不该节外生枝、折腾不止。

编辑: 王瑞琳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刘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