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做网红,找到适合自己的落点就好

九派新闻 伍里川

2024-06-30 14:43

00后女生陈娴上了热搜。四年前,她以679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如今成功转型成为拥有400万粉丝的网红,并已踏上创业之路。据最新信息显示,陈娴名下已有三家公司。作为一名搞笑博主,又是学霸、最强大脑第九季选手、社会科学试验班学生,陈娴的身份是多重的,她的人生出彩方式也是多元的,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个最常听到的问题是,学霸能不能当网红?她的回答是,“浙大不应该成为我的枷锁,它只是扩大了我的选择”。这样的回答很有张力,也很有启示性。

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至今社会上还有一种成见:学霸就该进入象牙塔尖,做网红当然是一种人才浪费。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学霸是高级的,网红是低端的,网红岂能和学霸比?有些网友感慨“连浙大的学霸都已经开始做网红了”,表现的正是这样的潜意识。

然而,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经历了不同人生观的碰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审视不同人生角色之间的差异性,也开始对一些过往有所轻视的生活方式给予客观评价。当下,不只是陈娴这样的学子主动拥抱“网红潮流”,很多科学家、学者也已经网红化。人们同样把他们归结为“学霸网红”。可以说,“网红”作为一个词语,从最初的不受待见甚至被污名化,到逐步中性化、正常化,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网红正在更多的领域显示着内涵和价值。在网上红得发紫的法律学者罗翔说过,如果能通过网红这个标签让更多人认同法治的精神,那是他的莫大荣耀。应该说,他的这份期冀,已经有所实现。虽然一些网红并不是在做“高大上”的事,甚至有些“另类”,但他们何尝不是通过自己的一份才华、一份耐心来赢得世人的认可?

跳出“当学霸还是当网红”这个藏有意念误区的问题框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学霸和当网红并不矛盾,两者更可以“融通”。

陈娴的经历和思索,更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世上没有一律的、固化的上升路径,在坚持做好自我的同时获得一份生计保证和荣耀,这已经是很精彩的人生了。为何一定要按照旁人的意念,去束缚自己,甚至为此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呢?

其实,过去的经历中,陈娴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的。她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直言,之前她一直都挺想学传媒,奈何家人百般劝阻。也就是说,虽然陈娴想成为媒体人,但“抗争”无果。好在她并没有因此失去自我,她表示,一直到高考后,自己才另辟蹊径,挖掘这方面的才能。“高中时就有很多同学建议我去当搞笑博主,所以高考一结束,我就开始规划拍短视频的事了。”这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至此,人生之路百转千回,又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这种“试验”,也带给她沉实的思考:虽说去名校读研是一件非常光耀的事,但人生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一个落点。

这份体悟,对陈娴自己来说非常重要,对更多的人来说,则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做、能够养活自己的事情,再重要不过了。

眼下,正是众多高考生紧张地思考和填报志愿的时候。其间,有人镇静,有人迷茫。天价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的爆火,也在侧面说明,在花钱打破信息差的同时,一些学子把选择权交给了他人。这当然也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总体而言,学会自我探索、呼应内心的声音,是每个人都该有的意识。按部就班的、“一眼看到头”的活法并非没有意义,但如果能活得更精彩、更个性、更有趣,何乐而不为?

编辑: 王瑞琳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刘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