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西湖龙井”翻车,想买真茶难在哪?

安徽时评 何勇海

2024-06-30 07:12

“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最近一件“茶事”引发舆论关注。

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就某博主反映“在西湖景区龙井村某茶叶店购买龙井茶”一事发布情况通报:该店营业员连续三次将产自杭州余杭区的龙井茶宣称为“西湖(狮峰)龙井”售卖给当事人,销售金额共计1800元,涉嫌虚假宣传。

此前该博主发布视频称,自己被杭州司机拉去西湖龙井产区购买茶叶,其购买的3880元一斤西湖龙井不知真假。他还从商户口中得知,拉客购买茶叶,司机将提成50%。

这件事引发关注,是因为涉及茶叶广告宣传的真实性问题。山寨“西湖龙井”企图蒙混过关,间接反映出茶叶市场乱象。

因茶叶种类繁多,地理特征有别,如何评判一杯好茶,很难有统一标准,虚假宣传就有了生存土壤。

媒体曾报道,有营销团队制造噱头,编造故事,肆意炒作,以次充好,给低价茶贴上“珍稀”“独特”等标签,或把劣质茶加工成“年份茶”,以数倍乃至十倍以上价格卖出。

“茶事”成为热门话题,说明我们对茶爱得太深,但懂的又太少,对有关乱象感同身受。

很多人自称“懂茶”,究竟怎样才算懂茶,标准混乱,说法芜杂。很多消费者买茶的依据,第一,无非是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第二就是“人傻胆大”——“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基于此,山寨“西湖龙井”就有冒充真品的空间;一些消费者唯价格是取,也就容易被“割韭菜”。

除了口碑和“人傻胆大”,有没有让普通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真茶叶的可靠路径?

例如,某地胖东来茶叶超市因接待能力有限,从今年3月起限号卖茶。该超市是用品牌的信任度做担保,保障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茶叶。

但信任度是个脆弱的易碎品,没有做百年企业的志向、坚守原则的操守,很难在漫长的经营中保持恒定。

对全线产品予以公证保真,则是另一条值得探索的新路径。所谓公证保真,指公证处为产品提供全流程公证,公证员通过全流程跟踪,实时拍摄和登记,把茶叶采收、加工、封装和检验检测过程记录下来,保证产品生产的真实性。同时,公证机构还会在每盒经公证的茶叶产品上加贴公证封签。

从理想状态看,司法公证介入茶叶生产,可帮助消费者在不熟悉的领域降低交易成本,毕竟法律是所有操守的最后红线。

只是,理想是否照进现实,还要看具体作为。公证机关在进行此类公证时,不能企业花了钱就行,必须保持公正立场,不弄虚作假、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能让公证保真成了变相的宣传策略。

故有网友在对公证保真举措叫好之余,也提出期待:“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消费者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看公证保真是否真能保证茶叶“货真价实”。

让消费者对于茶叶买得明白、饮得放心,还需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的监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只有明明白白消费,“茶事”才不会动辄变成“查事”。

编辑: 王瑞琳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刘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