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网评丨围剿一条鳄雀鳝带来的启示

臧博

2024-06-28 16:33

今天,一条《耗时近3个月捕获“水中杀手” 铜梁玄天湖抓捕到重近60斤鳄雀鳝》的报道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关注。点开报道简单浏览,能发现许多细节:地点在重庆市铜梁区的玄天湖,抓的鱼是知名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特征是鱼长1.42米、体重约60斤。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补齐了以上细节,再加上生动的现场图片,许多人会恍然大悟:为什么一群人耗费三个月时间,也一定要逮住这条鱼。

一条鳄雀鳝不可怕,哪怕由着它干坏事,也终归破坏性有限。但是,从报道中,应当引起人们警觉和思考的,是关于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难题和治理效力问题。重庆是受外来入侵物种影响较大的地区。最新调查研究发现,重庆已经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250余种,并呈现出种类多、分布广、入侵渠道多的特征。负责防控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为这些沉默干坏事的家伙操碎了心。

难题在哪里?难就难在外来入侵物种似乎拥有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这些“武艺”和“变化”,就是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症结。比如,许多外来入侵动物、植物,缺乏天敌、繁殖快、具有攻击性、携带病毒,等等。又如,许多外来入侵植物,生长迅速、抢占土壤营养、缺乏生物防治途径、根除困难,等等。退一步说,面对外来入侵物种,明着的损失好计算,暗里的损失难以量化,不仅普通人着急,从事专业防控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也压力不小。

正因有着这样那样的难题,也因外来入侵物种的狡猾,人们总是很难找到既行之有效又上手容易的办法。治理效力不明显,就会出现今天治理今天有效、哪里治理哪里有效的结果,至于明天的效果、其他地区的效果,无法统而论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防治不力、一地鸡毛。

说困难,不是为了推脱责任、摊手认输,而是想着再接再厉,一针见血地去破掉外来入侵物种的“神功”。

重庆,想方设法、行动不断。例如这套“摸清外来入侵物种‘家底’—大力宣传提示市民—加强防控科技研发”的组合拳,现在被证明是可以取得实效的。在这套组合拳的狠揍之下,许多区县外来入侵物种扩张态势与严重程度,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只是彻底根除,还非常困难。

在初步见效的基础上,要想维持效果、巩固战线,需要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打一场久久为功的持久战。今后,伴随着重庆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也许很快就能有更多渠道、更多方式,实现市民“一键提示”“在线反馈治理效果”“随手拍随手记录”等,让那些隐藏在犄角旮旯、树梢草丛的外来入侵植物、动物、昆虫、病虫害,时刻处于人们的关注之下,无处可藏。

说到底,花三个月去逮一条鳄雀鳝,看起来确实猎奇。而通过这则报道,更多人能关注到外来入侵物种的大议题,同时,看到防控困难,找到见效招数,达成打持久战的共识,也许就是这条大个头鳄雀鳝,带给我们更深、更实在的启示。

编辑: 王瑞琳   主编:单士兵      审核: 刘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