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企业管理去道德化”相关话题登上了各大社交媒体热榜,关于“狼性管理”“企业应否人文关怀”以及“职场PUA”等议题引发热烈讨论。
PUA类管理方式并不属于企业文化建设范畴,两者有鲜明差别。其出发点在于,试图在对劳动力投入不变或者极少增加的情况下,通过获得员工的额外产出,以求提高企业效益。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都遭遇过职场PUA,比如,分配超出工作范围或正常负荷的工作任务,占用休息时间,美其名曰锻炼员工、帮助成长,且很少给予相匹配的回报。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职场人加班洞察报告》显示,超七成白领存在无偿加班情形。
PUA类管理方式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当越来越多劳动者进入创新型领域,这种模式显然无助于创造力的提高。调研结果显示,不少受访者认为加班没有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明显变化,甚至有人认为加班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都意味着,PUA类管理方式对企业和职工而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还可能加重企业的成本。优质的劳动关系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发展,构建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更有助于为企业带来机遇。而PUA式的管理使得员工在情绪上自我怀疑,活力和创造力降低,乃至开始抵触工作,恰恰恶化了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者为了增加产出而PUA员工,员工因PUA的负面影响而效率降低,在恶性循环怪圈内,团队难言有凝聚力,企业或许还要付出额外的人力成本。
如何管理员工才能获得更大的产出,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对实干和奋斗的激励至关重要。激励机制是提升员工内在动力和产出效率的一项有力工具,有助于提升工作获得感,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更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积极尝试正向激励、科学管理,给予员工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需要统筹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一方面优化薪酬结构,完善员工保障,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将员工变成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如采取员工持股等方式;另一方面注重员工获得感的提升,从多渠道增强员工参与感,营造和谐友好、注重团队精神的工作氛围,创造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
世界知名企业通常都将员工回馈和人文关怀作为企业文化的底色。沃尔玛工牌上写着“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IBM“三条信念”首条就是尊重员工个人,丰田重视建设团队协作企业文化……拿我们身边以“服务好”著称的某火锅连锁品牌为例,员工的“微笑服务”就来自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和充满激励的工作环境。它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且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明晰且看得见的晋升路径、细致且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这都让员工能够清晰地认知,只要服务好、干得多,收入就能增加,顾客也因此获得了优质服务。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提升产出效率的重点还在于新手段、新工具、新科技的运用,以及先进工作方式的选择,更在于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和科学指引。对企业来说,管理者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或许更有价值。
编辑:刘咏 审核: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