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报时论|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
    新重庆-重庆日报 评论员 张燕
    时间:2024-03-14 06:54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陆续离京返渝,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一周多前,沐浴着春光,牢记着责任,他们抵达北京,把好声音从“现场”带到“会场”;盛会结束后,肩负着重托,满载着干货,他们把好声音从“会场”带回“现场”。这,是一个履职尽责的闭环。

    从“现场”到“会场”,重庆好声音不断——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们围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提出议案1件、建议184件,其中包括全团建议3件;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小组会议中发言50次,在界别协商会议中发言5次,接受各类媒体采访500余人次,展现履职新风采……

    一条条建议、一次次发言、一场场对谈,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国之大者,也有民之所望,足见调研之真、思考之深,彰显担当之实、履职之要。

    从“会场”回“现场”,重庆人干劲十足——返程路上,全国政协委员邓琳回忆起第一次参加“委员通道”的情形,深感“每扇门后的家事,也是国事”,立志“回渝后还要继续关心关注社区养老等民生问题,把全国两会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就是要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代表、委员和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把全国两会精神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推动学习更全面、领悟更到位。

    大会虽已闭幕,但精神落地才刚刚开始。回到工作岗位后,各位代表、委员将第一时间讲述那些来自现场的故事,重温那些难忘的细节,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本职工作,说真切、谈具体、讲深入,以真情实感、亲身经历点燃身边人的奋斗激情。

    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最终要靠真抓实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坚持国家所需、重庆所能、人民所盼、未来所向,代表委员们提出不少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找准了未来工作的着眼点和发力点。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李谢华提出,新质生产力将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强大动能,川渝两地应抢抓先机、重点布局,借此增强区域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这一“金点子”,就为我们“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找到了一个抓手。

    着眼点已经聚焦,发力点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锚定目标任务,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层层放大国家战略在重庆交汇叠加效应,以改革攻坚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动国家战略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重庆一域之功为全国大局添彩。

    坚定信心返渝,下定决心实干。让好声音从“会场”走向“现场”,把一条条意见建议转化为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坚实力量,才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编辑:贺子桓     审核: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