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飞生物发布2025半年报:持续深耕研发创新 拓展未来发展版图
2025-08-19 17:32
8月18日,智飞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受行业整体下行、民众接种意愿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64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5亿元,较第一季度有所上升。此外,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下降,截至报告期末已降至135.18亿元。
筑基蓄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管线迎来收获
尽管面临短期经营压力下,智飞生物仍持续在研发领域进行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6.35亿元,推动多款高质量创新产品加速孵化,十余项研发管线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彰显了其在研发领域的硬核实力。
其中,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病毒类疫苗品种,为公司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已进入申报上市阶段,该疫苗不仅涵盖了亚洲地区检出率最高的15种血清型,也符合国内的优势血清型分布,将与公司在售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及临床实验阶段的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形成协同效应,并填补国内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市场空白;治疗用卡介苗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该产品针对治疗膀胱原位癌以及预防处于Ta或T1期的膀胱乳头状瘤经尿道切除术后的复发,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布局,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智飞生物自研产品的商业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四价流感疫苗已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多个省份实现准入,并在安徽合肥市完成了全国首针接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飞生物在短期经营压力下,仍保持研发投入,旨在“广积粮、高筑墙”。随着研发进度的推进、自主产品的逐步上市,其营收结构将得到持续改善,抗风险能力也将得以增强,为远期发展筑基蓄力。
战略升级:多种产品布局,持续拓展业务版图
自2002年创立以来,智飞生物始终聚焦生物制药领域,致力于守护民众健康。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其在疫苗和结核类生物制品等“防未病”领域建立了深厚根基。目前企业已涵盖了针对流脑、结核病、流感、肺炎等多种传染病的产品。
同时,智飞生物持续探索新赛道的挖掘,今年三月,智飞生物通过现金增资控股的方式,取得宸安生物51%的股权,进一步深化拓展研发技术布局,使业务从疫苗领域向代谢类疾病领域延伸,并以此为基础进入治疗性生物制药领域。宸安生物作为聚焦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已建成可以满足产品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化基地,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支成品制剂。2025年上半年,司美格鲁肽已经成为全球新“药王”,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销售额为1127.56亿丹麦克朗(约166.83亿美元),中国市场司美格鲁肽产品上半年合计销售额达37.20亿丹麦克朗(5.50亿美元)。
凭借在GLP-1类药物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与研发实力,宸安生物有望在代谢类疾病治疗市场中占据优势,为智飞生物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布局海外:加速推进海外注册,创新产品“临床先行”
面对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智飞生物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核心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生物创新药的全球影响力。
一方面,智飞生物正加速推动国内已上市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与推广。其产品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已完成菲律宾药监局的现场审计,获得GMP证书,并同步在多个国家进行上市注册,为其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其结核诊断试剂宜卡已在印度尼西亚获批上市,并在中国澳门获批使用。该产品还正在巴基斯坦、菲律宾等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开展注册工作,也将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进一步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范围,助力全球结核病防控。
另一方面,智飞生物以“临床先行”策略,不断夯实创新产品的出海基础。其自主研发的福氏宋内氏痢疾双价结合疫苗在孟加拉国与国际腹泻疾病研究中心合作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目前国际上尚无细菌性痢疾感染的疫苗,该疫苗是国际上研发进度最快的可同时预防福氏和宋内氏志贺菌感染的疫苗,有望填补发展中国家痢疾防控的空白,也将为细菌性痢疾的全球防控提供有效手段。
此外,其自主研发的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于澳大利亚启动Ⅰ期临床试验,该疫苗涵盖了目前最常见的血清型,将为公司未来产品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积累经验。
(周游 图片由智飞生物提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