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到绽放——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以专业治疗让抑郁症女孩重获“新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22 13:41

“她好多了,昨晚跟我聊了很久,几乎通宵。”当小Y(化名)的母亲前来赠送锦旗时,她的兴奋溢于言表。

近日,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睡眠与心身医学科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它来自一位重获新生的少女和她的母亲。这面锦旗的背后,讲述着一个用勇气、爱与专业治疗战胜抑郁症的温暖故事。

对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据介绍,小Y的抑郁症始于半年前,原本活泼开朗的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遇事情容易紧张、手抖,控制不住发脾气,甚至存在消极自残的想法和行为。

“那段时间,我看着她既心疼又无奈。”小Y妈妈回忆道:“后来听说忠县人民医院开设了睡眠与心身医学科,可以治疗抑郁症,于是我带着女儿来到了这里。”

经过入院后的详细评估,睡眠与心身医学科的刘主任为小Y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支持系统重建。“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种需要专业干预的疾病。”刘主任解释道,“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关键。”

成效初显一周打开心门

治疗初期,小Y仍然抗拒交流。但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引导和家人的全力配合下,小Y的病情渐渐好转,情绪较此前有所稳定,睡眠有所改善,身体不适明显减轻。

“当我看到其他同龄人也面临类似困扰时,突然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小Y说。这种“病友”间的理解与支持,成为她康复道路上的重要助力。

令人惊喜的是,仅仅一周后,小Y就展现出了显著的变化:从拒绝沟通到主动与母亲彻夜长谈;恢复了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开始规划暑假打工计划,尝试独自出门社交找工作。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开始积极地生活了。”小Y妈妈哽咽道,“昨夜她说要跟我一起聊天,你们不知道我当时多高兴!我们聊了很久,看着她侃侃而谈,我简直如同做梦一般”。

‌家庭支持康复路上的温暖力量

主管护士向毅说道:“这不是您的梦,是你的爱给了她重拾生活信心的力量”。

在小Y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支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治医生刘医生特别为小Y妈妈提供了“抑郁症家属支持指南”:学习倾听而不评判;保持耐心,理解康复是渐进过程;创造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一起参与愉快的家庭活动;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同时,科室护士小吴也跟小Y哥哥做了抑郁症家庭支持的相关宣教:多关心、鼓励妹妹,让妹妹找到似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帮助其脱离抑郁情绪的泥沼。

“很多家属要么过度焦虑,要么不当回事,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康复。”刘医生强调,“小Y妈妈做得很好,她找到了关爱的平衡点”。

传递温情让更多患者重拾希望

据悉,小Y目前已康复出院,她不仅恢复了与家人朋友的沟通,还计划在家附近商场打暑假工,积极投身社会。

忠县人民医院睡眠与心身医学科工作人员表示,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我们医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无数仍在与抑郁症抗争的患者和家属的鼓舞。我们也将始终陪伴那些郁抑症患者们,与他们一起走出黑暗、重拾希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冯超   审核: 李苒 主编:王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