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化体系建设,筑牢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2024-12-02 12:16
2024年是疾控体系完成改革重塑、全力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北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北碚区疾控中心”)在北碚区卫生健康委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化疾控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以“等级评审”为支点,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北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等级疾控创建工作,全面加强人财物等政策支撑,扩增北碚区委编委中心编制,稳步推进中心新建项目,相关工作由北碚区卫生健康委抽调骨干力量,搭建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牵头落实,全力疏通创建堵点。北碚区疾控中心作为创建主体,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指标到人到岗,调动全部资源,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疾控机构。
以“夯实根基”为支点,同心协力打造过硬战斗力。北碚区疾控中心积极开展实验室检测项目扩项,具备12大类726项检测能力,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测机构等资质,是北碚区首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中心抽调流调、检验、消杀专业技术骨干,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应急事件闭环管理;依托“绵碚合作”实战演练和技能竞赛,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推动数字运用,目前北碚区已有28家医疗机构在“社会·渝悦·疫智防控”正式运行。中心在全市首届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斩获“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技术”二等奖,北碚区疾控中心成为全市仅有的三家职业病防治重点专科(学科)之一。
▲工作人员监测采样
北碚区疾控中心严把疫苗进口、冷链、接种三大关口,持续推进“互联网+预防接种”模式,覆盖率77.80%。与此同时,中心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开展传染病风险评估;依托高敏感性监测网络提前介入,及时开展风险研判和现场处置,及时降低事件升级风险,截止目前,中心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
以“增进福祉”为支点,多措并举办好民生大实事。北碚区疾控中心依托“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构建起以综合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全域医疗服务体系,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复审现场调研,全区人均期望寿命升至80.53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33%。今年5月,北碚区疾控中心被成功命名为“重庆市科普基地”。中心以重点人群布病监测为抓手,健全与区农委的定期会商和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了肿瘤个案电子数据库,实现了数据一站、多维、实时分析,2016年-2020年北碚区疾控中心数据连续纳入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连续2年获得国家癌症中心颁发的“肿瘤登记工作进步奖”。
▲北碚区疾控中心获评“2024年重庆市科普基地”
创新“3+2+1”工作法,抽调临床、护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建3支体检队伍,采取每天派2留1模式,共同承接北碚区8万余名中小学生近10个项目的健康体检工作,实现体检需求、科室工作、状态调整“三赢”;充分展现疾控中心技术优势和优良作风,通过“事前沟通、事中带动、事后质控”的合作模式,引领社会资源共同探索“专业、服务、护航”三个到位新模式。
▲2024年绵碚合作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实战演练
以“内生动力”为支点,探索产防融合发展新模式。北碚区疾控中心选派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等多领域专职疾控监督员14名,线下深入医疗机构科室,线上借助“疫智防控”应用,着重从医院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履职过程和效果方面,聚焦“棋局”旁观、决策参谋、监督执行“三大定位”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月例会制度,定期复盘,针对问题整改落实开展监督,做到全程闭环管理,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持续深化,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汪丽容 图/北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