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商行:“四箭并发”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11 14:17

近年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监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全国首家万亿农商行、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综合服务优势,持续优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厚植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截至2024年末,该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超过4200户,贷款余额超过760亿元、较年初增长60多亿元;服务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900户,“专精特新”企业信贷覆盖率超过38%。

▲重庆农商行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发展壮大

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为满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科技型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先后推出科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两江新区科技成长贷、医药研发贷、专精特新贷、江渝上市贷等系列信贷产品,同时重点调降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定价,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强化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资金等举措,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轻资产、研发周期长的科技型制造业企业,该行于近期推出“新质贷”,从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应用、创新能力等多维度为企业匹配信用额度,进一步提高该类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打造专营服务机构,实现精准化对接。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把准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存在的难点、痛点,成立全市首家科技专营支行——江津双福科技支行,构建“区域全覆盖、需求全响应”的服务体系。同时,加强总行、分支行协同联动,建立“四优机制”(优先受理、调查、审批、放款),深入调研科技行业特性与科技型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致力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例如,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该行在一周内完成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亿元的贷款调查、审批、放款,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贷款业务办理效率和优质服务赢得了该企业的高度认可。

联动整合内外资源,实现快速化助力。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企业,重庆农商行在总行公司信贷部下设科技金融部,建立支持科技创新贷款绿色通道,落实尽职免责机制,下调内部资金成本,实行差别化的优惠信贷定价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主动下调贷款利率。同时,持续深化“银政担”合作,推出“银政担”增信产品,缓解科技型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持续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此外,该行还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深度合作,在提供贷款支持的同时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推动集群化发展。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规划,建立“专精特新”、市级重点项目、规上工业企业名单库,持续加大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信贷投入。同时,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梳理核心制造企业产业链,探索供应链融资服务新模式。此外,充分发挥集团服务网点多、经营牌照多等优势,提供贷款、债券、投资、理财、金租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提高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满足各类企业客户发展需要。截至2024年末,该行针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贷款余额超过660亿元,贷款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并执行优惠的贷款利率。

“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监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履行金融国企责任担当,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举措,矢志加强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质效,为助力重庆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新的更大金融力量。”重庆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农商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盛志信   主编:胡东强      审核: 李苒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