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观察一座城市的生长?街头巷尾是最好的视角。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考察,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在这里“解剖麻雀”,察看小区改造等情况。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看到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总书记亲切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道。
从外表看民主村,可以看见这里环境清新整洁,别有一番格调;而窥其内在,这里生活便捷高效,群众安居乐业。站在民主村,我们能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城市更新,就是为了生活更美。
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改观,也是生活方式的演进、治理理念的升级。通过观察民主村的“内”与“外”,可以得到不少经验与启示。
▲4月22日,习近平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了解当地实施城市更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情况。/新华社
由表及里,用“颜值”提升带动气质加分,民主村如此“圈粉”。
在社交媒体平台,民主村一直有很高的人气,不少游客都将这里当做打卡重庆的重要一站。去年“五一”和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这里单日最高人流量甚至超过3万人次。
很多人知道民主村,始于它的“颜值”。走在青石铺就的街巷,年代感十足的苏式红砖建筑映入眼帘,精致的小店次第排开,还有枝繁叶茂的黄葛树点缀其间……在不少人眼中,这就是民主村独特的山城味、烟火气。
民主村社区原本是一个老小区,最老的建筑房龄超过70年。2022年初,民主村社区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两年多的时间,破旧民居变成城市风景线,老厂老院变为时尚的公共空间,有名的“老破小”转变为自带流量的“网红村”。
重庆地形地貌复杂,新老城区交错,城市更新的过程并不容易。重庆不断更新理念,创新举措,因地制宜探索出“留、改、拆、增”多元模式,在推动城市向新的同时,又保留了独特的城市气质,创造出了包括民主村在内的多个“城市更新样本”。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中,重庆有7项经验做法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民主村的成功是一次很好的证明,城市更新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涂脂抹粉”“面子工程”,而是一次触及城市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深刻变革,也是激活老旧城区发展活力的“最优解”。
城市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发掘美的举措。城市更新同样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必须拿出智慧和作为,付出时间和心血。要知道,即使是城市中黯然失色的“灰色空间”,也有可能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2023年4月,九龙坡区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集中竣工亮相,老街区变身居民新家园、创业新天地。记者 郑宇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表里如一,以城市文脉贯穿城市更新,促进城市“有机”生长。
在古建筑修复领域,有一条准则叫“修旧如故”。同样,在城市更新中改变老旧社区的“形”容易,重塑城市空间的“神”却很难。
在民主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社区会客厅。这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专家楼,如今成了展陈民主村和重庆建设厂历史文化的社区会客厅。其墙体由红砖构成,改造时又在外立面加设了钢结构和玻璃罩,古朴中透露着时尚。
民主村社区是原国营建设机床厂配套家属区,总面积约580亩,有近2万居民。这里不仅托举着市井幸福,也承载着城市记忆。民主村的改造尊重历史文脉,将城市更新视为一个“新陈代谢”的生长过程,同时用足“绣花功夫”,巧妙地将社区北部规划为“新潮时尚”区,中部设定为“社区服务功能”区,南部定位为“市井烟火”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像这样的例子,在重庆还有不少。在渝中区戴家巷体验老重庆的生活方式,在南岸区后堡社区追忆80年代,在大渡口区沪汉社区品读“钢城记忆”,在鹅岭贰厂感受新潮文创……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在城市更新中让历史印记与时俱进,使这座城市更有精气神,更有辨识度。
当下,城市更新的大潮正在全国各地展开,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对于更多仍在探索过程中的城市和社区而言,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如何避免更新改造“有形无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城市更新是一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实践,也是站在自己肩上的又一次拔节生长。在民主村里,城市文脉不曾停止跳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也被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底气。只有厘清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在城市更新中打造出形神兼备、有机和谐的城市空间。
▲九龙坡区民主村综合市场,用餐的市民正在小店前拍照。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内外兼修,于细微处提升治理水平,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民主村社区食堂,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他们饭菜味道好不好、价格贵不贵;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关心前来办理社保卡的群众,办卡方便不,要不要手续费;在社区广场,总书记亲切地对在场的居民说,“希望你们在这里过得开心、幸福、健康”。
城市更新,生活向上。近年来,各地城市更新行动速度在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也在加快。民主村社区便以城市更新为契机进行了社区服务提升,通过开展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形成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上交”的良好治理氛围。
如果说从高楼大厦中可以看见一座城市的高度,那么寻常巷陌则藏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基层治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现代化治理的应有之义。
说到底,城市更新是一项民生工程,要“更”到老百姓心坎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动治理能力、城市品质有效升级。只有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推动城市更新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真正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群众参与感。
这次在重庆的民主村社区,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这就要求各地要从“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出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出发,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拓展群众身边的公共服务,托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带领社区居民一道奋斗,让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
牢记总书记“民生为大”的殷殷嘱托,着眼于城市提质增效,立足于群众所想所需,这样的城市更新才能让群众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编辑: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