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记者了解到,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公布2023、2024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和服务标兵名单的通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吴胜荣上榜。
作为黔江区金溪镇平溪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这两年他一直扎根乡村,他说:“乡村工作,需要情怀,要一点一滴、慢慢地去做。”

▲吴胜看望平溪村空巢老人。受访者供图
融入乡村
1个月走遍全村265户人家
2023年6月,吴胜多了一个身份——黔江区金溪镇平溪村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次站在平溪村的田埂上,看着错落的农房、成片的桑林,我脑子里全是问号,不知道该从哪入手。”回忆起自己刚驻村的场景,吴胜笑着说,此前他的工作场景多在医院,面对陌生的田间地头,自己完全是“门外汉”。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给自己定了个“硬规矩”:每天清晨就出门走访农户,为的就是赶在村民下地劳动前能见上面,当面询问他们家里的情况,他用1个月时间走遍全村5个村民小组265户人家,对农户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
那时,他的公文包里总装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村民的需求:“二组邓婆婆家孩子在外务工,老人需要定期测血压”“一组蚕农反映去年天气不好产茧量较低,今年没信心养了”“一组黄某胜大爷账户被冻结,吃饭都成问题”……
最让吴胜挂心的是低保户黄某胜的困境。老人因已故儿子的一笔贷款未如期偿还,银行账户被冻结,日常生活都成问题。“得知情况那天,我跟着老人去了他家,简陋的房里没几件像样的家具,灶台也没生火。”吴胜说,他当即咨询相关政策,收集证明资料,并帮黄大爷拟写申请,陪着他先后2次从黔江到中心城区法院协调解除冻结。当黄大爷从银行取出第一笔生活费时,拉着吴胜的手红了眼眶。
这件事也让吴胜明白,乡村工作没有捷径,只有做群众认可的村里人,才能真正融入乡村。
组织义诊
让村民家门口享优质医疗
“和其他第一书记不同,我的身份还是一名医生。”驻村期间,吴胜看着平溪村卫生室只有一张诊床、缺很多基础的设备,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吴胜向“娘家”提出了帮扶申请。
很快,一批价值2.2万元的医疗设备和耗材送到了村卫生室,包括消毒液、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输液架、血压计等。
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吴胜还协调了市精卫中心及其他市级医院,先后组织专家进村义诊。去年1月的一场义诊中,二组邱大爷反映自己媳妇可能患有“乳腺癌”,希望吴胜能给些建议和帮助。但患者没来,他又没有带相关的检查报告,急得老人团团转。
“别急,我这两天就到您家里来看看。”第二天一早,吴胜便来到邱大爷家,将患者的检查报告传给专科医生会诊,结果是虚惊一场。邱大爷得知结果后,不禁向吴胜竖起了大拇指。
针对村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的情况,吴胜还常态化开展健康宣讲,他还用方言搭配真实案例的方式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吃腊肉要适量,盐多了血压容易高”“玉米须煮水喝,对降血糖有帮助”。
发展产业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驻村期间,吴胜还把重点放在了产业发展上。
“蚕桑养殖是平溪村的传统产业,但两名养殖大户上一年因干旱和虫害,没有赚到钱,不愿意养了。”吴胜说,为了重拾养殖户的信心,他一边上门为他们鼓劲打气,一边承诺会尽力支持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不久后,他成功向“娘家”申请了专项经费,为养殖户购置了桑叶切割机,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也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如今,平溪村的蚕桑年产值接近60万元,通过产业链带动9户40余人受益,吸纳就业12人。
平溪村离黔江城区比较近,山水风光好,吴胜又萌发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他带着村干部实地考察,提出“近郊乡村游、周末亲子游”的思路,打造“情人谷”和峡谷露营烧烤等项目,吸引城里游客周末来体验。项目开展以来共吸纳游客2万余人次。
游客来了,农副产品有了销路,吴胜又引导村民发展“后备箱”经济。他利用产业帮扶资金为村民购买小土鸡,鼓励村民小规模分散养殖,适度种植经济作物,让“后备箱”成为村民的“增收箱”。2023年以来,他每年帮助农民销售高山冷水米、羊肚菌、鹿茸菇、猕猴桃等农产品和土鸡蛋、土鸡土鸭、蜂蜜等土特产近40万元。
“驻村的日子里,看着村民的笑脸多了、收入涨了,再累也值得。”吴胜说,未来他还会关注平溪村的发展,让村子的产业更旺、村民的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