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清晨,武陵山深处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山雾还未散尽。水车坝小学教师涂娅系上围腰,麻利地冲洗油麦菜、白菜和番茄,随后又把刚送来的排骨和肉丝腌好……食材备妥,她脱下围腰,走到学校大门口等待学生。
“1、2、3、4、5!人来齐了,准时上课!”
“80后”的涂娅是这所山村小学唯一的教师,学校目前仅有三间房、5名学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微小学”。从2002年进校至今,涂娅累计将3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继续学业,其中60多人考上大学。近日,记者来到这所山村学校,探寻涂娅和她的学生们的故事。

▲10月24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水车坝小学,涂娅和5名学生合影。通讯员 陈碧生 摄
把美“种进”山里娃的心里
水车坝小学距离酉阳县城约40公里,坐落在村子路边的山坡上,银色铁门、黄色围墙。走进校园,操场干净整洁,三间教室窗明几净。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上午9点,二年级的教室传出涂娅的讲课声,她正在给2名8岁的男生上《寒号鸟》。
教室黑板被分成三个部分,中间的智慧黑板亮着课件,左边用彩色粉笔画着一只寒号鸟蜷在崖缝中酣睡,旁边的喜鹊则站在枝头忙碌筑窝;右边的田字格里,红色粉笔勾勒偏旁、绿色粉笔标注部首,鲜明的色彩让汉字结构更清晰。
“这些画都是我之前抽空在网上学的。”涂娅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学生对图画格外感兴趣,便尝试将绘画融入语文、数学等课程中,“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听课更专注,学习起来也格外投入。”

▲9月3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水车坝小学,涂娅在教幼儿园的学生画画。通讯员 冉川 摄
仔细一看,这间不到15平方米教室的角落,摆满各类绘画作品,有石头画、泥塑画、木头画,后墙也贴满了学生的画作,上面画着山里的太阳、野花、树木、房子……画面温馨可爱,让这间小小的教室暖意融融。
“这些都是我带着学生创作的。”涂娅拿起一幅石头画说,虽然大山里的孩子画的画质朴可爱,画画让他们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9月3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水车坝小学,涂娅和学生们展示上学期完成的石头画作品。通讯员 冉川 摄
教室外的一个简易花圃里种了月季、鸡冠花、格桑花、映山红等,还栽了些蔬菜。那是涂娅种的。“孩子们抬头就能看到这么美的花草。”涂娅笑着说,平时劳动课,她也会带着学生们来花园里,拔拔草、松松土,再和盛开的花合个影,“他们都还挺喜欢。”
“这5个学生中3个上幼儿园,两个念2年级。”涂娅说,她平时上课会把每一节课分成两个20分钟,先在幼儿园上20分钟,这时就让一年级学生自己预习;20分钟后,再到一年级教室上课,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自主活动。
除了上课,涂娅还要给5名学生做饭。她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把饭煮好,等上午课程结束后,迅速炒菜,“一般12点左右开饭。”涂娅说。

▲9月3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水车坝小学,涂娅在给学生们做饭。通讯员 冉川 摄
“努力让井底的蝌蚪,看见小鸟口中的那片无垠”
“虽能力有限,却总想托起井底的蝌蚪,让他们看见,小鸟口中的那片无垠。”10月23日,涂娅在朋友圈写下的这段文字,道出了她坚守的初心。
涂娅是土生土长的水车坝村人,也曾是这所村小的学生。从2002年起,涂娅成为水车坝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2007年转为正式教师。“之前,学校学生还挺多,后来越来越少,其他老师也陆续调走了。”涂娅说,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她就独自守护这所山间“微小学”。
在这里,她是负责语文、数学、科学等12门学科的“全能教师”,“以前有三年级的孩子要学英语,我就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从发音到单词一点点自学,然后再一点点教给学生。此外,科学、心理健康课也都在不断学习。”

▲9月3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水车坝小学,涂娅带着学生在操场做游戏。通讯员 冉川 摄
“山里的孩子很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照顾,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涂娅称。有一次,她发现,班上几名女生在互相抓挠头发,原来发现她们头上都长了虱子。涂娅心疼极了,当天就给孩子们梳头、洗头、擦药,还手把手教给她们洗头,之后每天检查。还有一次,她发现学生小彬走路一瘸一拐,追问后才知道,小彬的鞋子只剩鞋面,光着脚在石子山路走了三周,看着孩子冻红的脚,涂娅当天下午就去镇上给她买了一双新鞋。
每逢端午节,涂娅都会去山里采粽叶,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中秋节,会给孩子们买月饼,并让他们和远方的父母视频通话;每周一,会和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阅兵时,组织他们一起看直播……
她的坚守有了成效:从2002年至今,涂娅累计将3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继续学业。
“23年不是终点,仍愿助孩子往来春风与远方”
水车坝小学的学生在读完四年级后,会转到桥乡中心小学继续完成小学学业,很多离开的孩子回村时,都会专门到学校看看涂娅。
“涂老师,这是我在学校运动会上得的奖牌。”10月31日下午6点左右,涂娅锁好校门准备回家时,曾经的学生小豪拿着奖牌来看她,还滔滔不绝地跟她讲起学校最近发生的事。
小豪现在在酉阳双桥育苗中学读书,每周回家一次,每次都要来学校“打卡”。“有时候会在校门口问候一下,有时候就是简单的一句‘涂老师,我回来了’,有时候还会给我带小零食。”说起小豪,涂娅显得很开心。
25岁的冉彪,如今是天津南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研二的学生,在水车坝小学上学时,他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天气一冷病情就会加重。山里的冬天特别冷,涂娅怕他冻着,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去学校生火。下课时,让他在屋子里烤火取暖,上课时,就把还有余温的炭火装在铁瓷盆里,放在他桌子下面,这样一坚持就是四年。冉彪念五年级时,在酉阳县政府等部门帮助下,他通过手术成功痊愈。
“小时候因为生病,我的性格就特别内向,不爱说话。但涂老师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让我特别温暖。我选择学医就是想成为涂老师那样的人,帮助别人,带给别人力量。”冉彪说。
“涂老师教了我3年,我经常会给她发微信。”今年29岁的张娅慧从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成都一家央企工作,她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有些学生特别调皮,有一次甚至把涂老师气哭了。但涂老师从来没有责备和放弃她的学生。
“我现在遇到难题,总会想到她耐心教育我们的样子。”张娅慧说,她的弟弟也是涂老师的学生,涂老师曾经专门给弟弟写了一封长信给他,告诉他该怎么发展,还有老师对他的期望,后来弟弟也顺利从大学毕业。
今年28岁的肖琦是酉阳麻旺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曾是涂娅的学生,“我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与涂老师对比,她以前的一言一行一直影响着我。”
23年的坚守,也让涂娅见证了水车坝小学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破旧的石头校舍到水泥砖瓦房,再到如今焕然一新的教室;从木板黑板到智慧黑板;从水泥地教室、泥土操场,到地胶地面、悬浮地板操场;从木板厕所,到水冲式厕所……这让涂娅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在工作日志中写道:“23年不是终点,我仍愿做那座山桥,助孩子往来春风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