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走向规模化,还有多远?
2025-10-23 21:56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走向规模化,还有多远?要实现规模化落地,还面临哪些挑战?10月22日,以“创新跃迁,智联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全体会议暨智能网联主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国内外企业、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前沿、产业落地实践与生态协同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走向规模化发展。

▲2025年10月22日,中国重庆·科学会堂,第十二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全体会议暨智能网联主论坛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智能网联技术距离形成良性的商业闭环还有差距
“智能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高地,已成为全球工业强国竞相追逐的焦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说。
现场,他总结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六大趋势,即: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形成全球共识;以系统工程思路统筹推动,促进跨行业合力发展;车云协同中央计算式新型架构开启产业实践;车云数据闭环变革主流研发范式推动新质生产力;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标准研究加速,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基于大模型的汽车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

▲2025年10月22日,中国重庆·科学会堂,第十二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全体会议暨智能网联主论坛现场,嘉宾正在分享。 首席记者 龙帆 摄
不过,智能网联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在产业化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智能网联技术距离形成良性的商业闭环还有差距。在李克强院士坦言,这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一是产业发展技术路线与产品架构尚未形成充分共识;二是部分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三是跨行业协同机制仍有待加强;四是法规与标准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
“比如,地理测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法规需更具体明确,为自动驾驶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此外,还需建立健全个人隐私保护机制,平衡数据利用与个人信息安全,增强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信任。”他表示。
如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李克强院士提出了四条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打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及生态建设;加强发展共识,以推进基础平台产业化支持高质量发展;以示范加速地区政策、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全方面创新。
分布式智能正成为AI赋能高阶自动驾驶的主流方案
“2021年后,自动驾驶进入以协同驾驶自动化(CDA)和协同自动驾驶系统(CADS)为代表的新阶段,系统协同才是行业主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维拉斯杰出成就”教授、国际路联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委员会主席冉斌表示。
他介绍,从全球建设规模对比来看,各国在车辆和道路体量上相近,但4G/5G基站的规模差异巨大,尤其以中国为代表的地区在通信基础设施上具备巨大优势。
“巨大差距的存在,带来了自动驾驶在系统架构设计方面的巨大差异。”在他看来,基于“车-云”或“车-路-云”架构的分布式智能,正逐步成为AI赋能高阶自动驾驶的主流方案。
首先,它们通过共享平台解决了单车算力不足的问题。
其次,AI大模型的能力并非万能,它无法替代车路云协同在提供事件信息和超视距感知信息方面的关键作用,这是提升安全性和应对长尾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极端事件风险)的必备能力。
另外,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增加和多城市部署,车路云协同所提供的群体智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能力,能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智能分布和共享的平台基础。
“实现高级别AI自动驾驶,单车智能在算力上存在天然瓶颈,高阶驾驶所需的大量计算能力,必须依托‘车-云’和‘车-路-云’平台实现。”冉斌认为,车路云架构不仅为AI模型训练和部署提供了高效的共享平台,成为分布式智能和群体智能的基础,更通过超视距感知和全面的交通态势信息,弥补单车智能的感知盲区,从根本上提升了交通安全性。因此,“车路云一体化”将是AI自动驾驶大规模、安全、高效落地的基石。
重庆已形成19家整车+12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的集群体系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涂兴永介绍。
具体而言,一是产业能级迈上新台阶。目前,重庆已形成19家整车+12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的集群体系,以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为龙头,聚集了吉利、长城、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实现本地化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去年,重庆汽车产量25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突破95万辆,同比增长90.5%,是2020年的22倍。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80.5万辆,同比增长35.4%。按照这一增速,预计全年将突破130万辆,占比超过50%左右。
二是品牌价值实现新跨越。赛力斯问界品牌累计交付80万辆,单车均价超过40万元,M8、M9稳居40万元、50万元及豪华车型销冠。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矩阵协同发力,月销超过6万辆。目前,“重庆造”新能源主流单车价值提升至23.6万元,实现品牌与产品的同步跃升。
三是零部件建设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重庆累计引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624家,车规级芯片企业27家,汽车软件企业220余家,汇聚起弗迪电池、宁德时代、华阳、卡涞等一批优质企业,在电驱、智能底盘、轻量化部件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并在功率半导体、模拟射频、驱动控制、MEMS传感器等芯片细分领域形成特色竞争力。
四是试点示范取得新进展。着力推进国家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试点范围覆盖中心城区+永川区超过5000平方公里,道路里程超过2500公里,率先建成标准化城市级云控基础平台,实现了94个应用生态服务接口开放共享,直连通信建设规模和车辆推广数量居全国前列。
五是充换电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累计建成充电桩43.3万个,换电站274座,平均车桩比2.0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推广车辆477辆,建成加氢站16座。
“当前,人工智能正驱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涂兴永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打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高地,打造全国智能驾驶技术策源地,营造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