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工智能“长点心”?重庆10余万师生同上通识大课
2025-10-23 20:07
10月23日,“智在山城·创享未来——重庆高校学生同上人工智能通识课”在重庆邮电大学开讲。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以《通用人工智能:迈向人机共生的智能时代》为题,给师生们讲授了一堂人工智能通识课。


▲朱松纯教授开讲。
此次活动由重庆人工智能学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了市内70余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参加,此外还有全市各高校10余万名师生线上参与。
“什么是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与其他物种有什么区别?”虽然是一堂人工智能课,但朱松纯却用这一终极哲学命题开场,引发师生思考。他指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在于从“我”到“我们”的共同体意识升华,进而形成互信与契约关系,这正是文化形成的核心基础,也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基础。
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朱松纯表示,通用人工智能能够根据所处的复杂动态环境自主产生任务并完成,且符合人类情感、伦理与道德观念。“就像我们要造人,得先搞清楚什么是人,什么是心。”他强调,这种具备感知、认知、决策、学习与社会协作能力的存在,标志着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维度。
随后,朱松纯梳理了人工智能从数据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范式变革,阐述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以及通用人工智能从算法到艺术、从认知到具身的创新融合之路等前沿知识。他独辟蹊径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与“理”哲学,能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关键启迪。他表示,将人文社科的思想精髓融入算法是实现这一跨越、为机器注入“灵魂”的创新之路,是破解当前困境、开辟发展新路径的核心所在,这一理论令在场师生眼界大开。
在随后的科研成果互动展示环节中,一系列前沿技术成果集中亮相,让现场师生近距离感受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魅力与潜力。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为大家展示了全球首个由价值和因果驱动的通用智能体:小女孩“通通”。在现场演示中,科研人员实时教“通通”加油鼓劲的动作(先举右手再举左手),“通通”快速学习并正确展示,针对“房间是否有小黄鸭”的提问,还能有逻辑地回应并主动询问细节。据介绍,“通通”是由价值与因果驱动的具身AGI(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具有5—6岁儿童的心智,能识别新环境、主动探索;还能通过观察、推理从而理解他人意图;甚至可以训练和习得各种运动能力,在下棋、解数学题等方面超越了人类。
在课后交流互动中,现场师生围绕通用人工智能的前景与挑战踊跃提问,朱松纯一一进行解答。

▲现场提问。
“科研转型,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一学生问道。朱松纯建议,应从解决具体任务转向思考“大问题”,重视基础理论,实现科研范式的转变。针对学生提出的关于技术与伦理的困惑,他指出,伦理应内嵌于技术设计的开端。此外,他还鼓励学生主动跨界学习,通过跨学科实践,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苏森表示,希望通过这堂课,为师生们种下勇于探索创新的种子,推动交叉融合,拓宽跨学科视野,注重科技伦理,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人工智能应用高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