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驾车6小时突发肺栓塞 医生:长时间驾车应定时停车活动
2025-10-23 17:13
10月23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近日成功救治一位因在国庆假期长时间自驾,进而导致肺栓塞的患者。该科副主任医师陈永锋提醒,对于司机朋友来说,长时间坐车或开车时,最好1—2个小时就下车活动下肢体,以增加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国庆假期,市民王大叔和家人一同出游,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他连续驾驶了6个小时。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突然出现右侧上胸部疼痛的症状,并逐渐扩散到整个右侧胸部。短暂休息后,王大叔感觉症状有所缓解。但在随后的几天,他的右胸时不时会出现疼痛症状,甚至扩散到整个胸部。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大叔来到了西南医院就诊。
“当时,我们通过CT检查发现他的左肺动脉主干及多发分支、右肺动脉部分分支均被血栓堵塞,还伴有右下肺肺梗死和双肺炎。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左侧腘静脉、胫后静脉也存在血栓。”陈永锋教授说,综合各项指标,救治团队确定王大叔患上了肺栓塞,程度为中高危,需要尽快介入取栓。
随后,救治团队为王大叔实施了下腔静脉造影+滤器植入术,预防下肢血栓脱落所导致的肺栓塞加重。接着,救治团队又让王大叔接受了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王大叔成功转危为安,并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王大叔久坐不动加上中途喝水比较少,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一直处于高凝状态,使得下肢血液在血管内凝结成血块。血块脱落后随着血流流向肺部,阻塞肺部多处血管血运,最终导致肺栓塞发生。”陈永锋说,肺栓塞多为急性起病,常见症状有突发的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晕厥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引起肺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
陈永锋提醒,对于经常开车的市民而言,预防肺栓塞的核心在于“动”。具体而言,长途驾车的市民要定时停车活动,即每驾驶1-2小时,务必停车休息 10-15分钟,下车走动,做踮脚尖、屈膝、抬腿等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血液淤积;同时,开车时要穿宽松的裤子和袜子,避免穿过紧的衣物压迫下肢血管,影响血液流动。“此外,市民在开车前和驾驶过程中可适量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市民若在开车时出现腿部肿胀、发麻,或胸部轻微疼痛,不要硬扛,应及时停车休息,若症状未缓解,需尽快就医检查。”陈永锋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