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上演 “爱国三问”再现抗战教育救国史诗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匡丽娜 崔力

2025-09-18 19:59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9月17日晚,当南开创始人张伯苓的“爱国三问”在重庆大剧院响起时,一场跨越80余年的时空对话由此拉开序幕。当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南开中学携手重庆大学、树人小学共同创排的原创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上演,不仅再现了抗战时期教育救国的壮丽史诗,更展现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思政育人魅力。

▲9月17日,重庆大剧院,原创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演出现场。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勿忘国耻,收复失地!”舞台中央,灰黄的灯光,此起彼伏的呐喊声,瞬间将观众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时刻。该剧以东北沦陷、华北震荡开篇,烽火中,张伯苓面对山河破碎毅然西进,在重庆沙坪坝树起巍巍南开校园。

剧名以其著名《入川抒怀》诗篇首句“大江东去我西来”,通过“爱国三问”的铿锵对话、师生共赴国难的感人场景,对南开爱国精神的时代诠释,串联起抗战时期教育救国、文化救亡的壮阔画卷。

该剧创新实践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模式,由重庆南开中学出品,联合重庆大学、树人小学共同打造,剧中70余位演员均来自三所学校的师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部剧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教授、该剧导演之一赵虎表示,剧组历时8个月精心筹备,“要让青年人,甚至小学生都觉得有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才能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他们。”

▲9月17日,重庆大剧院,原创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演出现场。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排演和演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重庆南开中学教师鞠红艳在演出后激动表示,“我们要传承张伯苓老校长的教育理念,既要教书育人,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舞台设计独具匠心,一本巨大的可旋转书册既是一个旋转的舞台,更象征教育的力量,配合沉浸式灯光效果,带领观众穿越回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当空袭警报在剧场响起,演员们在“防空洞”中坚持授课的场景,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当剧中‘爱国三问’响起,全场观众们齐声回答'愿意'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重庆大学的一位学生观剧后难掩激动,“这不仅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我们青年一代要用行动作出回答。"

▲9月17日,重庆大剧院,原创话剧《大江东去我西来》演出现场。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带着女儿前来观剧的市民李先生表示:“最让我震撼的是师生在日机轰炸中坚持学习的场景。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爱国精神。”

“这是一场青春与艺术的盛会,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代坐标下,将爱国主义精神熔铸于舞台,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重庆南开中学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该剧于9月16日至18日在重庆大剧院连续上演三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张亦筑 主编: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