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0名重庆学子为何选择西湖大学?入校体验如何?记者探访→
2025-08-11 20:52
8月10日清晨6点,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群身着橙色上衣的新生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施一公,开启了2025级本科生的“开学第一跑”。这群充满朝气的新生中,有10名来自重庆的学子。
今年,西湖大学首次在重庆招生10人,最低录取分为669,其中6人来自重庆市南开中学校(以下简称南开中学),2人来自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人来自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以下简称重庆八中)。他们为何会选择西湖大学?8月10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
▲8月10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师生们在新生入校礼后全体合影。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为何选择西湖大学?他们各有答案
谈及与西湖大学的结缘,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
“我在初一时,就读过施一公校长的演讲稿《少年壮志不言愁》,深感震撼。”南开中学毕业生傅书睿回忆,演讲稿里“多问为什么,不轻信习以为常”等理念深深触动了他,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科学探索背后的思考力量。因此,在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第一志愿。
“我很认同学校小而精的办学理念,”来自重庆八中的侯博瀚最初有自己的目标校,却因一分之差失之交臂,在了解西湖大学的小班制、导师制后,发现很适合自己,于是选择了西湖大学。
南开中学毕业生潘梦垚看重的是学校给予学生的“探索期”与“试错期”。“在这里,我不必急于将自己塞进一个预设的轨道,可以放慢脚步,叩问内心,寻找人生理想。”他认为,有时间和条件认识自己,是件无比幸运的事。
正如施一公校长在致辞时表示,学校不以学分绩点、论文数量论英雄,在课程选择、专业方向上给予同学们极大的自由度和试错空间,鼓励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做与众不同的少数派。“既要徜徉于知识的海洋,读好‘有字之书’,也要踏足于广阔的天地,读好‘无字之书’,让兴趣热爱与社会需要共振,让所学所长与人类福祉相连。”施一公说。
▲8月10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在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致辞。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校园初体验:川菜巴适,住宿舒适
与多数高校9月开学不同,西湖大学本科生的开学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为何这么早?
西湖大学书院院长陈虹宇介绍,新生们会在这个月里开展“暑期适应性学习”,课程包含数学、英语、心理健康、实验室学院开放日等,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以及逐步形成未来的学业规划。
“之前我还担心来这边饮食不习惯,特意带了一些火锅底料过来。”南开中学毕业生朱泊涛笑着说,后来发现多虑了,学校食堂菜品丰富,设有素菜、半荤菜、荤菜、辣菜等多个窗口。在辣菜窗口,有包括辣子鸡、魔芋烧鸭等菜品在内的川菜套餐,“两荤一素才15元,味道很巴适。”
住宿方面,他们均入住本科生书院的独立卧室,搭配四室一厅或五室一厅的共享空间。在一楼的共享厨房里,抽油烟机、烹饪器具、冰箱等一应俱全,“我可以在这里自己做想吃的美食。”朱泊涛说。
关于未来在重庆的招生安排,陈虹宇表示,西湖大学明年会继续在重庆招生,具体招生的方式和人数仍待确定。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重庆南开中学有6名考生被录取,这是除了浙江之外,录取人数最多的学校。南开中学党委书记冉孟凯分析,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也希望通过学习在部分领域有所建树;另一方面,西湖大学“小而精”、追求“0到1”突破的培养方式,与学生的追求高度契合,吸引了他们。“希望未来能与西湖大学这样年轻的又有活力的大学发生物理的联系,最后产生化学反应。”冉孟凯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