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准确度达到90%!重庆高校发布全国首个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
2025-07-10 21:24
7月10日,重庆邮电大学发布一款最新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这是国内首款应用在鼻咽喉质控、检查和电子病历自动生成领域的AI大模型。它不仅能快速生成规范、详细的电子病历,对病例的诊断准确度也能够达到90%,标志着国内鼻咽喉医疗进入了智能化新时代。
▲2025年7月10日,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鼻咽喉医疗AI 大模型正式发布。 记者 郑宇 摄
“在鼻咽喉质控方面,以往依靠人工检查和经验判断的传统方式,容易出现疏漏和不一致性。”该大模型研发团队负责人、重庆邮电大学生命健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伟介绍,该模型能够利用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对鼻咽喉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监控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标准化。
王伟举例,比如在检查环节,它可以辅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鼻咽喉部位的病变特征,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电子病历自动生成,更是为医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医生只需输入相关的关键信息,模型就能快速生成规范、详细的电子病历,大大改变了过去“看病两分钟,写病历十分钟”的状况。
据了解,该大模型在实际使用和设计过程当中,采用了一个端侧模型的新技术,可以在小数据的情况下实现百亿级大数据的分析。
▲2025年7月10日,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工作人员介绍鼻咽喉医疗AI 大模型。 记者 郑宇 摄
王伟进一步解释,传统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依赖于庞大的参数和强大的计算资源,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时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该模型的端侧模型设计能够在本地设备上进行高效的计算和分析,摆脱了对云端服务器的过度依赖,满足了医院对准确率高、实时性强以及数据不出院的严格要求。在保证视频分析准确性的同时,也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为医疗数据的安全和高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我们的模型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就能够实现影像数据的分析和识别,识别的时间可以小于两秒钟,准确度能够达到90%。”王伟表示,这一高准确率在鼻咽喉疾病的诊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鼻咽喉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该模型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肿瘤早期的细微特征,为鼻咽喉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望改变鼻咽喉肿瘤的诊疗现状,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2025年7月10日,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医疗专家介绍鼻咽喉医疗AI 大模型。 记者 郑宇 摄
据悉,目前,这款鼻咽喉医疗AI大模型已在重庆市、北京市等多个三甲医院落地使用。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该研发成果已落地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下一步将加快校地企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出题、师生答题、市场检验”闭环运行。
“随着应用的推广,临床数据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也会在算法上面做进一步的改进,希望能够在识别准确率和速度上再进一步地提高。”王伟说,“希望通过技术层面,实现我们不同的医生、不同的医院之间,它在技术水平上能够保持在一条稳定的质控线上,换句话说,我们患者不论在哪里就诊,他得到的医疗服务都是相对稳定和统一的。”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