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个!高校科研团队创制本土培育鲫鱼新品种,有重要进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王文文

2025-05-14 20:50

5月14日,记者了解到,重庆文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孙翰昌教授团队近日成功创制出我市首个本土培育的鲫鱼新品种,标志着我市大宗淡水鱼育种进入新阶段。

鲫鱼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鲫鱼产量达284万吨,重庆达10万吨。

“早在2009年,我们在开展禾花鱼高效繁育研究时,发现禾花鲤存在生长速度慢、雌鱼怀卵量少的繁殖瓶颈,但是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孙翰昌介绍,于是,团队尝试将其与鲫鱼进行杂交育种,取得了F1代,这也为团队研究奠定了基础。

▲3月龄杂交鲫子代 受访者供图

孙翰昌说,此次培育的鲫鱼新品种,正是建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该鲫鱼新品种的父本为2009年收集并以体重为目标性状、经连续10代群体选育获得的禾花鲤雄性,母本为经连续6代、以体重和体型为目标性状的群体选育获得的异育银鲫。

“父本和母本通过遗传整合双亲优势性状,展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团队养殖试验基地负责人刘文俊反馈,杂交鲫鱼苗的生长速度比一般的鲫鱼快,从外观看,其鳞片整齐美观,体型齐整,卖相好,长势快,肉质好。从近年来的市场试养反馈表明,该品种具有良好的养殖空间。

▲团队人员查看苗种生长状况 受访者供图

▲科研团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 受访者供图

由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以及市水产科技创新联盟等单位组成水产界专家组评价表示,孙翰昌教授及其团队培育的该鲫鱼新品种,创新调控了大宗淡水鱼类杂交育种与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提高了繁殖率与孵化率,为重庆本土产业化育种积累了产业化技术经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李珩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