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国际“朋友圈”覆盖东盟、中亚、欧洲和非洲——推动“职教出海”,这所学校有何妙招?
2025-04-27 21:33
“郑老师,你起床了吗?我这边的LED显示屏画面出了一点问题,你帮我看看是不是控制器配置得不对?”4月25日早上7点过,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教师郑雪娜刚醒来,微信便不断地接到“求助”信息。
发信息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泰国LED显示屏从业人员萨那普·帕拉马。就在本月初,应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学院的邀请,学校选派郑雪娜和同事汪鑫赴泰国,在泰国中部的佛统府为当地的50余名学员开展了为期5天的诺瓦NCE初级工程师培训。临走的时候,郑雪娜把自己的微信留给了学员们,表示“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教师走出国门为国外的行业从业人员讲解技术难题,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并不鲜见。据了解,近年来,该校在网络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领域,构建了融合“中文+职业技能+人文交流”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已培养了600余名中外学生,吸引92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渝深造。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朋友圈”,已经覆盖东盟、中亚、欧洲和非洲。
推动“职教出海”,这所学校究竟有何“妙招”?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进学校进行采访。
昔日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如今培养出新世界冠军
“小松老师,洪崖洞模型的灯饰项目已经组装好了,你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4月24日上午10点过,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中国集训主基地,李小松正在指导6名即将在本月底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选拔赛的市集训队队员。
墙上挂着的专家名单,显示出李小松身份的变化。2022年10月,作为该校学生,他代表中国队在日本京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力压东道主日本、韩国等国参赛选手,为中国队斩获光电技术项目首枚金牌。2023年毕业后,他成为该校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应用电子专业的一名老师,并进入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的裁判长助理和集训队特聘教练。
▲李小松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学校供图
去年,李小松便作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中国集训队特聘教练,协助指导中国选手陈骏安在该项大赛中再次蝉联金牌。
从昔日的学生,到如今的指导老师,李小松脸上多了几分稳重和成熟。他说,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和竞赛,希望能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更多选手,助力他们在全国和世界的技能大赛舞台上,拿到更多的金牌。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加持,成了学校‘职教出海’的一块‘金字招牌’。”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幸昆仑介绍,今年2月底,由全球培训中心、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重庆)研修中心、光电技术国际标准专业共建共享联盟、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等单位与巴巴多斯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局联合发起的“巴巴多斯光电技术专业教学国际培训”正式开班。作为巴巴多斯首次针对光电技术领域开展的系统性国际培训,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学生参加光电技术技能国际邀请赛 学校供图
为何选择与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牵手?巴巴多斯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部部长桑德拉・赫斯班兹表示,一方面,光电技术培训将为巴巴多斯带来新机遇,推动该国经济多元化和创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借助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本国职业教育新思路与新模式。
对接当地产业发展需求
与企业“手拉手一起出海”
近年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是该校“最忙碌的部门”之一。
“就拿近半年来说,工作节奏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刘影向记者一一细数:
去年11月,携手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选派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4名教师赴哈萨克斯坦,为该国长安汽车全国经销商开展为期10天的中级维修技师培训;
▲在哈萨克斯坦长安汽车中级技师培训中,参训学员在学校教师指导下进行维修实操。 学校供图
去年12月,与印尼信息通信学会签署数字人才培养合作备忘录,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数字工匠;
今年2月,与德国莱茵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德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心”和“网络安全攻防实训基地”,开展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信息安全等领域的12门认证课程,在未来三年联合培养500名高技能人才;
今年3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研修班在该校开班,来自新加坡的62名学员来校学习电子与物联网相关技术;
……
期间,还接待西班牙、玻利维亚、英国、泰国、苏格兰等国家的代表团来校访问交流。
“学校的国际‘朋友圈’已经覆盖东盟、中亚、欧洲和非洲。”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校长聂强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不断加快,“不出海就出局”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依托信息安全与管理、物联网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等12个数智化特色专业群的教学资源优势,一方面为中国“出海”企业培训员工技能,另一方面,深度对接合作国家的产业发展需要,为当地培养急需的产业化人才。
▲学校教师对国外学员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专题授课。 学校供图
“‘职教出海’是否成功,在于是否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成功对接。”聂强说,如今,学校在和以上国家开展的合作项目中,明确了和企业“手拉手一起出海”的理念,如携手长安等汽车企业,助力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南非发展汽车贸易;携手中兴通讯,助力印尼发展通信工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处理,搭建数智平台;携手广东唯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力牙买加、泰国等国,开展光电技术培训;与华为等企业合作,在老挝等国家建设海外办学机构,推动农业科技和人工智能发展等。
牵头成立职业教育联盟
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
事实上,在重庆加快“职教出海”的步伐,不仅仅是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市教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职业院校面向非洲、中亚、中东、东南亚等地,先后发起成立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牵头组建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教合作联盟等多个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
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这些联盟覆盖了欧洲、非洲、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451所中外院校,为合作国社会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以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为例,该联盟由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于2021年牵头成立。截至2024年底,该联盟已有国内外75家单位加入,并建成中非(重庆)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中心1个,发布对非研究课题20项,举办中非(重庆)职业教育对话会5期,形成中非(重庆)职业教育境外办学指南1个,面向非洲亟需的技术方向,支持建设双语课程33门并在“ 学堂在线国际版”正式上线。
“学校通过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标准,为全球职教发展贡献‘重庆智慧’。”聂强说,同时,通过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的推动,多所重庆院校已在非洲展开联合办学。至今,该联盟已成功打造6所具有重庆特色的海外分校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向国际输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标准、培养标准及价值标准。这些中心已培养了200余名非洲留学生和3000余名技术技能人员,为中非职业教育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汽车运用及维修技术培训班。学校供图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联合相关国家、院校、企业等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共建共享的数字化产教资源,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重庆职教“随企出海”。同时,结合国际产能合作需要和办学特色,整合资源,支持职业院校自主、高效、有序开展境外特色办学项目,推动优质职教资源规范有序“出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