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项作品获奖!第40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
2025-04-20 20:56
4月20日,第40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重庆市巴蜀常春滕学校闭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大赛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机器人创意项目、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项目、科技辅导员优秀论文等类别获奖作品1141项。
▲闭幕式现场。记者 郑宇 通讯员 吴玥瞳 摄/视觉重庆
据悉,本届大赛由市科协、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体育局、市知识产权局、团市委、市妇联和渝北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共收到全市41支代表队择优推荐的参赛作品2428项,其中青少年作品971项,科技辅导员作品1457项。
▲4月20日,第4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公开展示现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大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赛突出立德树人导向,更加注重对青少年的综合评价,增加了创新素养与综合素质考查环节,评审重点考查参赛学生的科研潜质和创新素养。在终评问辩中,参赛选手以现场作品展示、面对面答辩的形式与专家评委进行了线下交流。
智能可遥控汽车警示牌、防伤手的报距多功能自锁卷尺、一种智能升降式矫姿座椅、油电混停智能移动充电桩……记者注意到,许多青少年作品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致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些作品也创意十足。
▲4月20日,第4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公开展示现场,选手们介绍自己的参赛项目。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比如,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学生杨雪怡在一次全家自驾出游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三角警示牌存在安全隐患,于是设计制作了一种安装在汽车底盘的智能可遥控汽车警示牌。
“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它会自动落下,同时进行语音播报和灯光闪烁,并且可以通过手机遥控操作它到达指定位置,从而避免了人去放置三角警示牌存在的安全隐患。”她告诉记者。
此外,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高中学生钟岱辛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受到启发,对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展开了深入研究,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他不仅设计出辅助器具以增加患者的户外活动能力,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发了一套步态智能识别系统来评估异常步态的发展。
忠县实验小学学生欧梓骁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卷尺,会让视力不好的人看不清尺子上的数字,并且薄薄的卷尺很容易划伤手,于是设计出由防伤手保护装置、激光测距模块、语音播报模块、主控器、充电模块等组成的卷尺,让卷尺既方便使用又安全。
据悉,经过作品资格审查、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初评、现场问辩、创新素养与综合素质考察等环节,大赛最终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76项、二等奖116项、三等奖190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30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56项;机器人创意项目一等奖19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46项;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4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02项;科技辅导员优秀论文项目一等奖73项、二等奖96项、三等奖169项。
当天,现场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和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代表进行了颁奖,同时颁发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9个专项奖。
活动期间,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树立科学报国志向,大赛主办方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为参赛师生现场作了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同时,大赛还面向社会公众组织开展了参赛作品观摩活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