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土味野炊、插秧制茶、探秘科技……重庆中小学“烟火气”春游玩出新花样
2025-04-10 08:22
四月,山花烂漫,春意盎然。近期,重庆多所中小学学生纷纷走出课堂,开启“春游模式”。有学校组织学生背着锅碗瓢盆去野炊,有学校的学生化身“农夫”体验耕种辛劳,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开启一场科技探索之旅……春游到底怎么游?是单纯的“玩”还是要赋予教育意义?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走访。
背着锅碗瓢盆去野炊,“土味”春游受热捧
“哞——哞——”渝北区港悦大道附近一条小路旁,附近村民养的一头黄牛一边吃草一边低声叫唤,一群背着锅碗瓢盆的学生听到后,跟着学了起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4月8日上午8点半,渝北区鹿山小学近700名师生开展了以“膳食营养·龙娃当家”为主题的“春游”活动。他们有的拎着水,有的扛着柴火,还有的拉着小推车,一路上,大家互相帮助,有说有笑。
▲同学们在为春游野炊做准备。记者 李周芳 摄
15分钟后,孩子们抵达“野炊大本营”时,前来“支援”的家长们已等候在此。各班迅速划定“伙食阵地”,孩子们也明确分工:有的搬石头砌灶、有的去找干树枝……随着一缕缕炊烟升起,一场“厨艺大作战”开始上演。
六年级二班的周俊羽和父亲搭档炸酥肉。“火太小了,我来吹一下。”周俊羽一边说一边蹲下,深吸一口气朝“炉灶”吹去。“咳咳咳……”浓烟把他呛得泪流满面。“看来生存技能课还是要学的,哈哈哈哈……”周俊羽父亲边给孩子擦眼泪边笑着说。
当一锅金灿灿的酥肉出锅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上来品尝。“太香了,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酥肉。”“这也太牛了吧。”学生们纷纷点赞。
不远处的红色天幕下,三年级一班的刘启晨正在教班上的7名同学包抄手。“抄手皮是面粉做的,加点水后会变黏,就能粘起来。在她的指导下,一张张面皮逐渐变成一颗颗饱满的抄手。
“钵钵鸡、钵钵鸡,一元一串的钵钵鸡。”三年级一班旁边,一年级四班的学生一边串钵钵鸡一边唱歌,在他们的歌声和笑声中,一大盆钵钵鸡很快就串好了。
其他班级的孩子们也是各显身手: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家长带领下做起冰糖葫芦;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准备做蛋炒饭;五年级二班的孩子一边烧烤一边吆喝;五年级三班的傅建豪同学正卖力地炒着柴火鸡……
“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我是专门请假过来的。看着这些锅碗瓢盆,一下就找回了小时候的记忆。”四年级二班学生家长胡女士说。
“我用了近两个小时焖这锅米饭,就想让孩子们尝尝我们小时候的味道。”四年级二班一位家长向记者展示他的成果。现场饭香四溢。
“这才是童年应该有的模样。”一年级三班学生陈梓沫的妈妈表示。
▲孩子们和家长一起享受春游“野炊”。记者 李周芳 摄
活动结束后,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捡拾干净地上的垃圾,带回学校统一处理。
“学校对面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课堂搬到大自然里。”鹿山小学副校长谭兴均介绍,沾泥土、有露珠、带烟火气的室外课堂也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这次春游也邀请了一些家长,“学校很多孩子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增进亲子关系。”
记者了解到,不只鹿山小学,我市多所中小学也开启了“土味”春游:渝北区兴隆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背着锅碗瓢盆,徒步去野炊的视频火爆全网;荣昌中学的春游同样烟火气十足,同学们个个争当烤鱼大厨……
学非遗、进研究院、探秘科技园,春游也能很多元
除了野炊,一些学校还推出丰富多样的春游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亲近科学。
“插秧啰……”4月8日,渝北区巴蜀小学六年级学生来到东升村乡村美育·艺术研学课堂教育基地。在这里,他们穿上雨靴、脱掉外套,化身农夫下田插秧,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领下学习非遗编竹筐。
▲渝北区巴蜀小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化身农夫下田插秧。受访者供图
与高年级同学不同,该校一年级的孩子们来到七彩祥云开心农场,在这里认识蔬菜、采摘蔬菜。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泡菜。洗萝卜、切萝卜、装坛子……只见学生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不一会儿,一坛坛泡菜就制作完成了。
其他各年级也有属于自己的活动:三年级的学生用石磨研磨豆子、过滤豆渣、看豆花凝固的神奇变化;四年级的学生自己动手把一碗碗面粉做成一根根面条,并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五年级的同学则学会了采茶和制茶技艺……
▲渝北区巴蜀小学校四年级在制作面条。受访者供图
“面粉做成面条,真的不容易。”四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说,光把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就很难,还要擀成又薄又均匀的面片,“还好我没有放弃,切出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时,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渝北巴蜀小学专职副书记李颖介绍,这次“春游”活动,以“我有一双巧巧手”为主题,通过“做中学、学中悟”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动手实践中体会劳动的意义。
除了渝北区巴蜀小学,重庆多所学校也将劳动教育融入春日实践活动中。例如,重庆市第十八中的学生们来到江北区铁山坪街道翠微社区的农田里,翻耕、播种、施肥、浇水……
也有学校选择用脚步丈量春日。4月3日,奉节县夔门初级中学700余名师生徒步20公里,用青春和汗水感受春日的阳光;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两千多名师生开展16公里的徒步研学,将课堂搬进绿水青山中……
还有的学校在春光中探索科技和生产的奥秘。江北区雨花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走进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不仅亲眼目睹了手机主板的生产过程,还动手拼装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充电宝”;该校四年级的孩子走进重庆科创高地——两江新区哈工大重庆研究院,近距离接触中国顶尖科技的成果,并化身AI工程师,亲自操作人形机器人,完成了一系列挑战任务。
▲江北区雨花小学校四年级的孩子走进两江新区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春游该怎么游?专家这样说
学生们在充分享受春游快乐的时候,一些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春游是单纯的“玩”,还是要赋予教育意义?要不要带着“任务”去玩?
重庆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秘书长曾剑表示,春游到底该怎么玩,其实并无明确的界定,毕竟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可以是田间地头挥洒的汗水,每一种方式都能为孩子的成长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纯玩也好,带着教育意义也罢,关键要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多元春游路径。”
对于网上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在春游后写作文,曾剑认为没必要,“带着任务去玩,孩子肯定玩不踏实。”另一方面,春游的意义本就在于让孩子们暂别书本与课堂,投身大自然,亲身感受季节的更迭、万物的生长,这种沉浸式的自然体验具有传播爱护自然、爱护家乡的意义,这是书本知识无法给予的。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学实践活动主题要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结合,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学校要结合教学实际、学龄特点设计和实施研学课程,突出课程的校外延伸和校本化融合。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