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肾脏移植有望不再受限于血型匹配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珩

2025-03-27 10:57

器官移植技术迎来重大突破!3月27日,记者了解到,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合作,在世界上首次通过酶处理技术将B型血肾脏“变身”为通用O型血肾脏,并将其成功移植到一名脑死亡患者身上。该技术首次攻克了ABO血型不相容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让数百万等待肾脏移植的患者摆脱血型匹配的束缚,并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目为《B型血肾的酶促转化可预防ABO血型不相容移植中由抗体介导的急性损伤》。

据了解,长期以来,肾脏移植必须严格匹配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否则患者体内抗体会在几分钟内攻击异型器官,引发致命排斥反应。尤其是O型患者,仅能接受O型肾脏,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为此,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张克勤教授团队联合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林涛教授、宋涂润教授团队研究出一种合成高效的α-半乳糖苷酶。

“我们利用α-半乳糖苷酶对肾脏进行酶处理,即在体外首先筛选出最合适的作用浓度、温度、溶媒等条件,然后在低温机器灌注平台对B型肾脏进行4小时预处理,成功去除B型抗原,将其转化为‘通用O型’肾脏。”张克勤说,紧接着,他们开展了体外模拟移植试验,结果发现其可有效抵抗血型不合的血清抗体攻击,没有发生血管内凝血等超急性排斥反应。

▲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张克勤教授(右一)

此外,研究团队将一枚酶处理后的B型肾脏移植至一名O型脑死亡受者(其体内抗B抗体滴度极高)体内,移植肾即刻产生尿液并存活超过63小时且未出现超急性或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尽管受者因全身循环衰竭终止试验,但移植肾在早期展现了功能,且尿液中肾脏损伤标志物未显著升高,这初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超百万,每年仅约1%能获得移植机会,O型患者等待时间尤为漫长。”张克勤表示,该技术如在临床应用,将大幅拓宽供体来源,如原本只能提供给B型患者的肾脏,经酶处理后可供O型患者使用,从而缓解器官短缺问题,在器官移植临床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张克勤教授(中)

据介绍,研究团队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该技术,使不同血型肾脏均能转化为O型肾脏,并推动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加快该技术和产品的临床转化。

“这项成果也是川渝医疗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重医附二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团队的紧密合作为解决器官移植的世界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受访者供图)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