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面油肉蛋奶等统一采购,食堂不得营利,严禁托管、承包或变相承包!重庆七部门联手整治“校园餐”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周芳

2025-02-10 20:00

2月10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为持续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筑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守住膳食经费管理红线,市纪委监委、市教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材实行统一集中采购,食堂不得营利,严禁托管、承包或变相承包,发现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市民可投诉举报。

涉及转基因、预制加工食品及原辅材料的,应事前征得家长或家委会同意

据了解,该《办法》适用于全市所有公办、民办中小学(含中职)以及幼儿园。

《办法》明确了膳食经费、采购、学校食堂等管理要求。在膳食经费管理方面,《办法》明确,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收取的伙食费应纳入财政代管资金账户管理,学校专账核算,财政部门不得调拨、挪用;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开设食堂专门银行账户,对膳食经费进行专账核算;收取的伙食费仅限于食材采购及食堂运营必要支出,不得设立“小金库”、公款私存等,不得虚报冒领、违规挪用、克扣截留、贪污侵占。

采购管理上,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材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实行统一集中采购,新鲜蔬菜、水果、干货、调味品等原辅材料由区县教育部门或学校作为采购人集中带量采购;有条件的区县应推行全品类食材集中线上平台采购;建立食品采购负面清单,采购涉及转基因、预制加工食品及原辅材料的,应事前征得家长或家委会同意;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查验人员至少包含学校食品安全员和食堂管理人员;建立采购验收台账,列明到货品目、数量质量、生产日期等情况,由验收双方共同签署并留存验收证明;查验、索取并留存相关许可证、营业执照、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材料和由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

确保食材同质、菜品同价、师生同餐

《办法》明确,学校食堂应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严禁托管、承包或变相承包。

严格执行中小学食堂“三同三公开”工作制度;确保食材同质、菜品同价、师生同餐、公开采购、公开食谱、公开加工过程要求落实到位。

食堂物品的入库、出库环节应全程在视频监控范围,校(园)长应与出入库查验人员签订岗位责任书,每季度至少与查验人员开展1次廉洁自律与安全责任谈心谈话,每月至少随机实地抽查1次食堂物品验收、入库、出库查验情况。

学校每个食堂、每餐次、每种食品均应按照规定留样,由专人负责,在专用冷藏设备(留样柜)中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安放区域应设置24小时全覆盖视频监控。

非寄宿制学校不得在校内设置食品小卖部(超市)

关于食品小卖部(超市)的管理,《办法》明确,非寄宿制学校不得在校内设置食品小卖部(超市)或自动售卖机,已经设置的应逐步退出。

寄宿制学校确需设置食品小卖部(超市)或自动售卖机的,应征得本校三分之二以上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同意,并依法取得许可或备案,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坚持“零利润”原则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不得营利,严禁托管、承包或变相承包。

购买食品小卖部(超市)或自动售卖机商品,不得使用学生就餐卡。校内食品小卖部(超市)或自动售卖机只能售卖纯净水、矿泉水、预包装面包、牛奶及其它生活、学习必需物品。学校应为师生提供卫生、安全、便捷、足量、免费的饮用水。

《办法》对营养健康管理等内容提出了要求。

邀请社会监督员,每学期至少参与1次学校食堂日常检查

《办法》明确了教育、市场监管、财政、卫生健康、农业农村、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机关单位的责任。

其中,教育部门应落实行业主管责任,例如,加大学校食堂建设改造的投入,持续改善供餐条件;全面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AI”建设;将食品安全相关指标纳入责任督学每月进学校摸排的重点内容;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等作为社会监督员,每学期至少参与1次学校食堂日常检查等。

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督促指导,依法查处涉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学校食材供应商的源头监管,防止不合格食材流入校园。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将学校校园及周边地区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定期对学校食堂、学校食材供应商以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者开展检查等。

学校则要落实校(园)长负责制,每月研究部署1次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健全完善食材采购、投诉举报处理等制度;建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有条件的学校应实行家长陪餐制度等。

《办法》提出,对采购供应劣质或不合格食材、不落实食品安全规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依法严厉追究食材供应商、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责任。严查采购环节谋私贪腐、贪污侵占挪用膳食经费、盘剥克扣食材供应商导致食材质低价高、玩忽职守等问题,坚决依规依纪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办法》还公布了投诉举报方式。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 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