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调查·家庭医生系列③|家庭医生烦恼多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珩

2025-02-08 08:50

家庭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守门人”。来自市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重庆以2.69万名基层医务人员为核心,打造了877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但采访中,记者却发现家庭医生们普遍面临三大烦恼。有的说:“事情多,真有点顾不过来”;有的说:“如果有机会,我会往大医院跑”。这是为什么?记者进行了调查。

 服务对象多,人手不足

1月15日早上7点过,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清河村卫生室的灯就亮了。问诊、开处方、拿药,村医傅道莉忙开了。

第一个就诊的是一名60多岁的大爷,他最近咳得很,晚上也睡不好觉。“张嘴,让我看看!”傅道莉动作麻利地给老人开了药。

天慢慢放亮,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卫生室就我一个人,忙得很!”傅道莉告诉记者,从2016年起,村医的她多了一个身份——加入了白市驿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成为一名家庭医生。

▲ 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清河村卫生室村医傅道莉正在接诊。记者 李珩 摄

“最开始,村民都不晓得什么是家庭医生,我就抽空拿起宣传册挨家挨户去宣传。”傅道莉说,有一次,从村里回来都晚上九点过了,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膝盖都磕破了。

“签了约,大部分居民都希望家庭医生能面对面服务,但卫生室又离不得人,真有点顾不过来。”傅道莉说,仅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例,按照一年随访4次的频率,工作量就不小。

傅道莉的话道出了很多家庭医生的心声。据了解,承担家庭医生职责的大多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他们除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外,还有各种其他工作,比如全科医生要坐门诊、管理住院患者,护士则要护理患者等。

“我今天坐了一天的门诊,看了八九十名患者,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巫山县高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邵颖说,快下班时,又来了一名手掌上长异物的患者,临时做了个小手术,直到快7点才下班。

邵颖也是一名家庭医生,“接诊时,我会顺手给签约的慢病居民做随访,也讲一些健康科普知识,如果要入户或进社区服务,只能抽休息时间去。”邵颖说,前不久,她趁休息的日子来到行动不便的陈大爷家做随访,陈大爷曾脑梗过,还有糖尿病,万一血糖控制得不好,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危害。“平时事情多,有时候会觉得力不从心。”

“即使一个基层医疗机构的人都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就服务对象和范围来讲,他们的工作量依然有点大。”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仅四五人,却需要服务1万多名居民。近年来,为了把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的服务场所已从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到社区、小区,这大大增加了家庭医生的工作量。

一些居民把“治大病”作为评判唯一标准

“李嬢嬢,最近血压控制得怎么样?量个血压。”

1月10日早上8点,气温8℃,富力城时光里小区,重庆高新区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秀英家庭医生团队已摆上“摊”。

寒风卷着细雨点,落在陈秀英身上,“这个时候很多老人出门买菜,人流量比较大,我们服务的范围可以更广些。”陈秀英呵了口热气说。

忙了一上午,陈秀英和同事们11点多才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扒了几口饭,他们赶紧把居民的健康数据录入电子档案,把未完成随访服务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标注出来,留待下一次重点回访。下午2点,作为内科主任的陈秀英又开始坐门诊。

▲重庆高新区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秀英正在坐诊。记者 李珩 摄

“说实话,这么冷的天,在室外待上几个小时,还是很辛苦。”陈秀英此前是西南铝医院心内科的医生,去年6月才加入虎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加入了家庭医生团队。“以前在医院时,是坐着等患者来,现在我每周都要‘走’出去,主动为居民服务。可还是有不少人不理解,他们把‘治大病’作为评判医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家庭医生是走过场。”陈秀英说,这也让她很无奈,对身处基层的家庭医生来说,他们一般处理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并通过健康管理,让大家少生病、生小病,实现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傅道莉也有类似经历。前不久,她接诊了一位老人,“老人在发低烧,咳了好几天了,我听了听他的肺部,怀疑是肺炎,便建议他到上级医院。”傅道莉说,可老人并不“买账”,嘴里嘟囔着“看个病都看不好”,不悦地离开了。

傅道莉也很委屈,她所在的村卫生室未办理输液资格,不能违规操作。

此外,傅道莉经常会接到居民的咨询电话:每次,她总是耐心地解释回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这些都是健康管理服务,还是挺‘套人’的,但很多人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只有治病才是服务。”

有成就感,却面临考核难题

“文医生,这两天娃儿咳得很,怎么办哟?”1月22日,62岁的陈大爷抱着孙子走进了城口县坪坝中心卫生院全科医生文元久的诊室。

“咳了几天了?除了咳,还有其他症状吗?”经过详细问诊,文元久判断孩子是扁桃体发炎引发的咳嗽,并开了药。

“还是找你看放心。”陈大爷是文元久的签约居民,患有糖尿病,每个月都会来卫生院开药。起初,老人并不看好这个刚来的大学生,但后面他发现通过几次调药,自己的血糖慢慢下来了。

“你真有两把刷子!”此后,不仅是老人自己,他的儿子、孙子有啥不舒服,都会来找文元久。

“还是挺有成就感。”今年28岁的文元久是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定向生,5年本科、3年规培后,去年回到老家城口,成为一名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并加入了家庭医生团队。

虽然有成就感,但摆在文元久前面的烦恼也不少,最现实的就是收入问题。他一个月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但好在这份工作稳定,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

据了解,家庭医生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和绩效组成,而绩效则与服务数量及质量挂钩,由所在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考核。

记者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家庭医生的考核实行工分制,如签约人数(含续约)9分、高血压患者随访3分、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4分等,每季度进行考核。 各区县卫生健康部门每半年会对辖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考核,市卫生健康委则每年对各区县进行考核,主要考核真实性、规范性和满意度。为了为基层减负,采取的方式是远程访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和电话抽查。

“考核真实性仅仅是电话抽查,形式太单一了。”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有一次,在上级电话抽查中,他们明明为一位老人提供了服务,但这名老人在抽查时直接否认了,就被认定为“不真实”,考核结果受到影响。

“过年前,我们就挨着给签约居民打电话做回访。”另一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说,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回访的情况也让他们哭笑不得。比如,有的电话是空号、错号,他们只能派人重新上门,如果还是找不到人,就只有封存;有的老人年龄大了,记不清楚,我们还要帮助老人回忆,“一再否认的,我们也只能封存这份签约服务档案,不然万一被查到,就会被认定为不真实。”

新闻延伸>>>

进一步完善薪资待遇和考核政策

让家庭医生留得住、有发展

“家庭医生的烦恼,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痛点和难点。”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蒲川教授说,家庭医生服务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全科医生缺口大、患者认识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

以全科医生缺口大为例,由于基层医院不少位置偏僻,很难招到优秀医学毕业生,也难留住人才。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乡镇卫生院公招流岗率平均在40%左右,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达50%以上。

“要吸引更多人留在基层,充实家庭医生队伍,还得提高待遇。”蒲川说,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偏远山区的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让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归属感。

▲璧山区福禄镇卫生院,家庭医生为村民进行义诊。特约摄影 孙凯芳

“近年来,重庆在强基层方面花了大力气。”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称,我市不断深化卫生人才“县聘乡用”改革,通过下派3012名“县聘乡用”人员,下沉至各基层医疗机构,充实家庭医生团队力量。在待遇方面,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即基层医疗机构可按收支结余不高于60%给职工发放超额绩效,在超额绩效总量内设立全科医生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按规定使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向家庭医生发放的报酬不纳入绩效总量等。

“我们还将推进紧密型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医共体内部统一培养和招聘人才,并建立交流机制,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实家庭医生队伍,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位负责人说。

相关报道:

重报调查·家庭医生系列①|家庭医生,你签了吗?

重报调查·家庭医生系列②|家庭医生如何“约”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 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