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调查·家庭医生系列②|家庭医生如何“约”到群众心坎上?
2025-02-07 08:00
“您住附近吗?有签家庭医生吗?”1月23日,在垫江县桂阳街道西湖社区卫生站,放下听诊器,全科医生余贵兰一边给患者开药,一边询问。每当有新面孔来就诊,余贵兰总会多问几句。
“一来是工作需要,二来方便我们更好地服务群众。”余贵兰说。
▲垫江县桂阳街道西湖社区明月小区,医生余贵兰来到居民家中作健康随访。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2023年联合印发的《重庆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到2035年,我市力争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达到85%左右。
目前,我市家庭医生服务情况究竟怎样?如何把服务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让居民就近看病
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
“余医生,这几天我咳得很。”1月23日上午11点,70岁的陈绍碧来到了卫生站,熟络地向余贵兰打着招呼。由于家就在卫生站对面,老人走几步就到了。
“你坐下我看看。”余贵兰是陈绍碧的家庭医生,在询问症状后,用压舌板看了看咽部,又拿出听诊器听了听肺部,初步诊断陈绍碧是普通感冒,于是给他开了止咳药。从看病到拿药,只用了10分钟。
“你看,在余医生这儿看病好方便,如果去大医院,要排好久的队哟。”陈绍碧说。
当天上午,余贵兰接诊了30多个居民,他们大多患感冒、咳嗽等常见病。
▲垫江县桂阳街道西湖社区卫生站,全科医生余贵兰正在为前来就诊的居民进行理疗。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家庭医生不仅能解决我们的小毛病,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家住渝中区南纪门的王桂英告诉记者,“我有高血压,每个月都要开药,去大医院开药排队要一两个小时,找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不但能开药,而且同样享受特病待遇。”
“很多人习惯了生病就去大医院,却忽略了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为方便群众就医、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国家一直在倡导分级诊疗,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而家庭医生发挥了很好的“黏合剂”作用。
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56.4%,较2019年增长了5.6个百分点,其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起到了一定作用。
除了承担基层医疗卫生的责任,家庭医生还发挥着双向转诊的“桥梁”作用。
前不久,经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清河村卫生室的家庭医生傅道莉联系,王代琼老伴及时被转到了白市驿镇卫生院。“当时,我老伴的脚严重感染,肿起多高,傅医生看了赶紧将他转诊到医院,才把脚保住了。”王代琼一脸感激地说。考虑到老人家不方便,傅道莉还帮他办理了入院手续。
▲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清河村卫生室村医傅道莉正在接诊。记者 李珩 摄
余贵兰遇到过更危急的情形。有一次,她接诊了60多岁的陈大爷,老人胸闷、心慌前来就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余贵兰怀疑老人是心梗,急忙联系了垫江县中医院急诊科,120救护车迅速将老人接了过去,检查显示,这名老人冠状动脉狭窄度已超过80%,还好送来得及时,安装了支架,这才转危为安。
除了看病
健康管理也不可少
事实上,家庭医生的作用不止于此。
“陈嬢嬢,你最近血压控制得如何?我给你测一个嘛。”1月22日上午,两江新区大竹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坐门诊的家庭医生周丹遇到带孙子来看病的陈阿姨, “顺手”给老人做了个高血压患者慢病随访。
血压计显示,老人的血压为138/80mmHg。“控制得不错,继续保持哈!”面对周丹的“夸奖”,老人连连点头。
周丹内心也很高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没白做。“签约后,我就对陈嬢嬢进行了慢病管理,一个季度随访一次。随访时,除了测血压,还会给老人普及一些医学知识和注意事项。”周丹说,她会定期给老人打电话提醒她吃药,要管住嘴、迈开腿。在她的关心下,老人的血压控制得很好。
“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它让家庭医生的价值得到体现。”周丹说,每次随访、就诊,他们会把结果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让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更有数。
“我们把电话留给了居民,有啥问题可以打电话。”沙坪坝区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左陈说,就在前一天晚上,他就接到一位居民的咨询电话,询问感冒初期要不要吃药,他的解答为其缓解了焦虑。
▲ 沙坪坝区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左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沙坪公园后门为居民服务。记者 李珩 摄
“家庭医生不仅能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还能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和全面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水平,在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
“约”到群众心坎上
事实上,公众对家庭医生确实是有需求的。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家庭医生需求调研及发展报告》显示,当前,公众普遍开始重视健康管理,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较为强烈,99.15%的调研对象均希望,有固定的家庭医生给其和家人提供服务。
如何将签约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我市不少家庭医生团队作出了探索,他们根据自身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1月15日,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月隐湖社区家医微诊室,肖桂英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正为居民提供测血压、血糖,开处方,取药等服务。
“我们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离月隐湖社区有三四公里,社区居民过来不方便,加上中心只有800平方米左右,如果人多了就显得有些拥挤。于是,我们和社区居委会商量后,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辟出一块地盘,由家庭医生团队每周三上午定期开展服务。”龙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娱瑜说,这样不仅拉近了家庭医生与居民的距离,也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 渝北区龙塔街道龙塔月隐湖社区家医微诊室,家庭医生团队正在为居民服务。记者 李珩 摄
上文提到的左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根据辖区人流量,确定了雅豪丽景雅观门口凉亭、轴承一村小卖部、沙坪公园后门3个固定的进社区服务点,每个月19、20、25日分别到上述地点服务。
除完成基本服务项目外,有的基层医疗机构还推出了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即针对居民自身健康的个性需求,推出有偿服务包,让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更丰富。
如九龙坡区二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了亚健康调理包、疼痛治疗包、醒脾健胃调理包、免疫提升强化包、小儿康养包等10余种个性化康养包。以免疫提升强化包为例,家庭医生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敷贴、香囊等中医外治技术。
“不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拓展了服务路径,除线下面对面服务外,他们建了签约居民微信群或加入了社区居民微信群,在群内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并定期发送健康提醒、健康讲座、上级专家坐诊等消息。”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称,下一步我市将在居民感受度和获得感方面下功夫,如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除配备1名家庭医生、1名护理人员、1名公共卫生医师或从事公共卫生的工作人员外,还配备1名上级医院的医生和1名社区联络员,并鼓励“县聘乡用”人员和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加入团队,增加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
此外,我市还将体重管理纳入了签约服务内容,定期给市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处方,今后还将探索按照节气向签约居民推送健康指导和健康宣教信息,按年度为签约居民进行健康画像。针对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还将由管理慢性病向慢性病和传染病共管拓展,并与重点人群家庭建立长期联系,确保其有健康需求时,能及时联系到家庭医生。
相关报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