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重庆中药材产量107.5万吨 黄连、青蒿、山银花等产量居全国前列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珩 李周芳 张锦辉

2025-01-24 15:10

1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解读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骆凤玲介绍,2024年,全市中药材产量107.5万吨,同比增长2.3%;种植业产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7.2%;黄连、青蒿、山银花、独活、木香等多个品种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带动百万药农人均增收超万元。

▲1月24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骆凤玲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张锦辉 摄

如何进一步提升渝产中药材的品质和效益?骆凤玲称,将按照“优化布局、提升加工、培育龙头、强化支撑”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在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方面,立足重庆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定品种、定产地、定标准原则,引导中药材种植向道地优势产区集聚,抑制“盲目跟风”种植现象。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渝西丘陵山区”三个中药材产业带,不断提升“渝十味”“大巴山药谷”“武陵药都”品牌影响力。

在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能力方面,引导中药材主产区县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快建设完善初加工基础设施和引进成套设备;建设一批清洁、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药材加工和贮藏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打造产地加工集群,实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发展。

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方面,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产业联盟,通过“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等方式,稳定药材品质和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一批生产经营主体。据悉,近年来,通过推广“公司+”生产模式,全市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4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7家。比如: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在石柱县沙子镇以“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近万亩黄连,带动10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2.3万元。

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展道地药材品种改良,聚焦黄连、黄精等中药材连续多年种植后,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等突出问题,强化协同创新攻关,创建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力推动全市中药材种植业提质增效。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