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首例!重庆医生团队为10岁女孩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珩

2025-01-11 19:58

心脏起搏器能为心脏无法正常搏动的患者带来延续生命的希望。1月11日,记者了解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团队近日为10岁女孩可可(化名)植入了一枚新型心脏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不同,这枚起搏器不仅无导线还是可回收的。据悉,这是西南地区首例儿童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也是全国植入血管最细、年龄最小的患者。

▲重庆医生团队为患者植入新型心脏起搏器。受访单位供图

可可出生后就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8月龄时,接受了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手术。1年多前,可可因为上楼梯、走路走太快等原因,出现胸闷心悸、全身乏力等症状。经检查,可可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外科修复术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所谓房室传导阻滞,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是指心脏传导系统中,心房向心室的传导电信号的活动发生减慢或阻滞,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泵血。因此,可可的心率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反复出现晕厥。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吕铁伟说,在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中,他们发现可可的平均心跳每分钟只有40几次,在夜间熟睡状况下,最低心跳每分钟只有36次左右。

疾病也严重影响可可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一次上厕所晕了大概几十秒钟,还把舌头咬破了,还有次坐着玩平板也晕了几秒!”看着可可反复出现晕厥,可可父母焦心如焚。

据了解,治疗可可疾病的根本解决方案就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而传统心脏起搏器包括一个起搏发生器和两条导线,需要通过切开皮肤将起搏发生器埋入胸部皮下,两条导线通过血管途径植入心腔,是一种有创的手术方式;同时,起搏器平均使用寿命约为7-8年左右,儿童患者需要多次更换,且更换时因起搏导线和血管粘连导致拔出困难。

基于以上情况,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专家团队经过反复会诊和评估,决定为患儿植入Aveir无导线可回收起搏器。

▲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植入体内前。受访单位供图

据介绍,该新型起搏器长度仅3.8厘米,直径6.5mm,重量仅2g,通过头端1.63mm的螺旋电极旋入心肌发挥起搏作用。与传统起搏器相比,这种起搏器仅通过微创方式经股静脉将起搏器植入右心室,无需切开皮肤及导线。即使电池耗竭,也可通过微创方式回收。此外,该起搏器使用寿命约为17-20年。

▲传统起搏器(左)与新型起搏器(右)。受访单位供图

1月9日,吕铁伟带领心血管科心律失常医护团队,将起搏器置于可可右心室间隔靠心尖处心肌内。经过数次测试,起搏器的各项参数良好。术后,患儿的心率迅速恢复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