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开启通向世界的道路 第五届作家进校园活动在重庆一中举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匡丽娜 何赛格

2024-12-21 21:30

重庆市第一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学趣味与世界的入口:通向认知世界之路——第五届作家进校园活动”活动举行,包括著名作家阿来、李洱、关仁山、臧棣、张清华、王威廉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省级作家协会主席,以及优秀青年作家和学者,与重庆一中师生面对面,分享了新时代文学的价值与魅力,讲述了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写作经验,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阅读和写作的盛宴。

▲12月21日,文学趣味与世界的入口:通向认知世界之路——第五届作家进校园活动举行。 记者 何赛格 摄

本次活动形式新颖,以主论坛和工作坊的方式进行。在主论坛环节,作家们围坐在一起,从自由漫谈开始,围绕创作之路、作家的理想、写作的技巧等话题,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创作感悟。

▲12月21日,文学趣味与世界的入口:通向认知世界之路——第五届作家进校园活动现场。 记者 何赛格 摄

如何写好文章?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学生们,在完成课业的同时,要把语文学好,因为它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言的表达不仅在文学上,科学的思维、逻辑推演,都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思维来完成的。他鼓励学生们要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多读各类经典名著。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由此激发了我们内在的创造性。”阿来说,“一代人最后胜出的,是没有被所谓的潮流、时尚所裹挟的人,没有被潮流,是有志向的、有坚守的人。”

“现实摩擦心灵的震撼需要用文字描述,真实的感受需要用语言去描述,这是文学的生命,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谈到文学创作,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表示,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先去学习和掌握那些基本的规范,学习各种各样的技巧,以后才有可能去突破那些技巧,创造出新的技巧。

“作为中学生,没有必要专注于写太多东西,但要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对语言的敏感。当下的青少年对大自然的接触相对较少,生活非常同质化,应该多到大自然中间走一走,让生活和读书的节奏有更多的变化。”李洱说。

著名作家王威廉认为,在文学写作中,相比于用华丽的辞藻去装饰,将世界建构得清晰、生动更加重要。他建议学生,不要只把文学当成书本上的东西,要真正地睁开双眼去观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作家们的分享引发了现场学子强烈的共鸣,纷纷踊跃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作家们一一耐心解答。

活动当天还分别设置了以“如何让读写超越认知”“这个时代的阅读和写作”“我要更多的细节”“写作的秘密”为主题的1场教师工作坊与3场学生工作坊,作家、诗人与师生聚焦主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12月21日,文学趣味与世界的入口:通向认知世界之路——第五届作家进校园活动现场。 记者 何赛格 摄

“文学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成为重庆一中一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教育名片。”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称,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判断,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一直以来,重庆一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学教育,积极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师生搭建形式各样的平台,希望以此,点燃学生们心中文学的种子,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广泛开展文学活动,丰富和拓展文学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仅教会学生们欣赏文字之美,更引导他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记者 何赛格 摄

新闻多一点: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将重庆一中纳入其校园写作计划种子学校,并从2016年开始,两所学校先后联合举办了4次作家进校园活动,邀请苏童、欧阳江河、舒婷、张清华、甫跃辉、毕飞宇、李洱、乔叶、东西、叶兆言、西川等38位国内文学作家、诗人、评论家,其中包括6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到学校开展文学交流活动,并组织优秀作家学者批改指导学生文学作品,邀请重庆一中语文组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语文学术研讨活动。

在这些活动的影响下,近10年来,重庆一中开展了丰富多彩且全面的校园文学及教育活动,并成功申报重庆市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获评全国最美校园书屋。设立与文学相关的校本选修课程13门,有“四月份文学社”和“荒原诗社”等学生文学社团,编辑出版《四月风》和《荒原诗刊》两本连续出版的文学内刊。学生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在全国荣获数百项文学奖励。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