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发表最新科研成果 在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2024-10-12 18:44
10月12日,记者了解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陈鸣教授团队近日以《多臂DNA跳跃器和金属有机框架联合构建功能化纸基生物平台用于小细胞外囊泡衍生核酸标志物检测》为题,在生物领域顶级期刊《纳米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该论文指出,通过构建功能化纸基生物传感电极联合智能手机+便携式无线USB型分析仪平台,有望实现对各种核酸及其突变衍生物的快速、简便、低成本和高灵敏度检测,缩短核酸检验时间,在即时检测领域和疾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的检验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但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操作,且检测时间较长。如何寻求更快速的检验方法,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陈鸣表示,经过多次试验,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便携式纸基生物传感器。
陈鸣介绍,研究过程中,团队利用纸基材料和DNA跳跃器、金属有机框架共同构建了一个便携式纸基生物传感器。后续研究中,团队发现,该传感器通过利用纸基材料的天然亲水性和多孔性,以及DNA跳跃器和金属有机框架高选择性,可更好捕捉小细胞外囊泡衍生核酸标志物。之后,团队通过优化传感器的电极设计和信号放大策略,发现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使其能够达到精准检测的需求。
除构建便携式纸基生物传感器外,该团队还开发了一套配套的基于三维多臂DNA四面体跳跃器辅助的新型分子探针,能进一步增强传感器对特定核酸序列的识别能力。这种新型分子探针在检测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背景信号,联合智能手机+便携式无线USB型分析仪平台,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后续实验中,研究团队利用该平台对多种核酸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发现该便携式纸基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均表现出色。与传统方法相比,该传感器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而且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陈鸣说。
据了解,西南医院检验科团队将继续优化传感器性能,并探索其在其他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临床诊断和健康管理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