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调查|“救命神器”AED,如何可用会用?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珩

2024-10-12 17:02

前不久,在海南海口,一男子突发疾病倒地,周围群众却发现“救命神器”AED需扫码才可开箱使用,受当天网络信号影响,竟未能扫码成功。

作为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设备,重庆哪些场所配置有AED?是否方便取用?连日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为什么叫“救命神器”?
能给予电击除颤,帮助患者心肺复苏

“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设备。”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主任蔡平军说。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脏骤停发病人数超过100万。大部分人发生心脏骤停之后,脑血流会突然中断,10秒左右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只有受到及时救治的人才能够存活。在人流密集场所安放AED,就能最大限度提升“黄金4分钟”内CPR(心肺复苏术)的效果,因此,AED被誉为“救命神器”。

从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小组赛现场画面看到,从张志杰倒地到被担架抬离赛场,赛场医疗团队没有进行AED或CPR急救。业内人士称,如果采取相关的急救措施,或许张志杰的悲剧可以避免。

2021年,欧洲杯小组赛丹麦对阵芬兰的上半场比赛第43分钟,29岁的丹麦中场球星埃里克森在无对抗的情况下,突发昏厥当场倒地。队医迅速入场,使用AED为埃里克森做心肺复苏术。经过了13分钟的紧急治疗后,埃里克森成功恢复意识。1100天之后,埃里克森在2024欧洲杯再次登场并取得进球。

因此,在人流密集场所推广配置AED设备,关系到不特定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哪些场所配有AED?

多安装在火车站、商圈等公共场所,可在渝快办APP搜索

哪些地方有AED呢?

10月9日,记者在轨道交通冉家坝站,从闸机口出站后,往4号出口走大约100米的墙上看到配有1台AED。它被放置在一个绿白相间的保护外箱中,箱子顶部放着一个红色的报警灯,保护箱面有心形加电击符号标识,上面写着“AED”。在该轨道站的8号出口位置,同样配有一台AED。

▲位于轨道交通站的AED 。记者 李珩 摄

在沙坪坝火车站2B检票口饮水处的墙上也有一台AED,外形与轨道交通冉家坝站的AED一样。

除火车站、城市轨道交换站外,我市部分商圈也配置有AED。比如,渝中区大坪时代天街的不同楼层共安装了4台AED;渝北区的爱融汇城1楼总服务台安装了1台AED。

▲商圈里的AED。记者 李珩 摄

在大学城中路的重庆师范大学校园内安装有4台AED,分别位于弘德楼入口、一运动场、二运动场和校医院;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则在新体育馆、梅园运动场、图书馆大厅、图书馆一楼、游泳池安装了AED。

AED由谁来安装?

据了解,AED的投放主体包括政府采购、社会捐助和场所主体自筹等多种形式。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建设的重庆市AED信息集成系统显示,目前我市可查询到的AED有337台。其中,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配置的有140余台,其余的则由市红十字会、区县政府等配置,主要集中在机场、火车站、商圈、旅游景点、城市轨道交换站、学校、医院、机关等。

“由于AED配置主体不同,所以我市AED的数量应该不止337台,希望AED配置主体和管理单位通过‘渝快办APP’共享AED的位置信息,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市民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哪里可以找到呢?

据了解,我市在“渝快办”上公布了AED电子地图。市民通过“渝快办APP”搜索“智慧急救”的AED电子地图,可查找发现附近的AED位置。

使用需要扫码吗?
走访的多处AED皆可直接开箱使用

重庆这些AED使用是否需要扫码呢?

在轨道交通冉家坝站4号口,轨道交通安全员告诉记者,该台AED不需要扫码,直接拉开箱门取用即可,该安全员还现场进行了演示。

记者看到,当他打开箱门,将AED取出时,警报就同时响起。“警报响了,我们工作人员就会赶过来帮忙。”该工作人员称,他们都接受过相关急救培训,不过,目前该站的这2台AED还没有使用过。

在爱融汇城的一楼总服务台内,工作人员表示,AED可以直接取用,不需要扫码。

在沙坪坝火车站、重庆西站、时代天街等地,记者试着拉开AED箱门,发现箱门皆可直接打开,箱门上也没有需要扫码使用的标识。

据市卫生健康委这位负责人介绍,我市AED管理采取资产单位分散负责的方式,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所配的AED均未设置扫码取用或其他限制性使用方式。至于其他主体配置的AED,无法了解具体的使用方式。

记者也走访了安装了AED的某国企。“AED本来就是用来救命的,如果还要上锁或扫码,就失去了急救的意义。”该国企有关人士称,该企业的AED安装在一楼显眼的位置,且可以直接取用。

另据了解,从2023年4月起,我市AED启用信号已逐步接入120调度指挥平台,即AED一旦使用,会自动向平台报警,120调度员会立即联系该AED对应的值守人员,由值守人员协助进行急救,并向120准确报告患者情况。“只要开箱将AED取出,我们这边就会显示使用。”蔡平军说。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1台AED接入120调度指挥平台。数据显示,在我市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等场所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怎样正确使用?

操作简单,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判定是否需要电击

“AED是什么?”

“如果有,大约也不敢用,不知道怎么用呀?”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疑虑。

以沙坪坝火车站2B检票口处为例,记者在10分钟内,询问了路过的30位市民,他们中只有8人注意到墙上有AED仪器,3人知道如何操作,其他人都表示“没注意到”“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在某商场,AED就设在服务台旁边,“我知道怎么使用,因为我们培训过。”该服务台工作人员说,即使如此,但如果有人真的晕倒在面前,可能也不敢操作,毕竟不是专业人员,“万一有什么意外,我也不想担责。”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用AED?又如何正确使用它?

“市民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呼吸,判断患者是否属于心脏骤停。”蔡平军介绍,操作上,AED堪称“傻瓜机”。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况,人们拿到AED,按机身上的示意图,通常仅需要开启电源、将贴片贴至患者身上,AED便会自动分析心律,判定是否需要电击。市民也可以通过视频120获得远程指导。

具体来说,首先打开电源,然后将患者衣服敞开,露出胸部,把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右上方(胸骨右缘,锁骨之下)、左乳头外侧(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粘贴电极片时要继续胸外按压。当电极片紧紧贴在皮肤上时,AED会发出“请不要接触患者”的声音,并自动分析是否需要除颤。

如果需要除颤,AED会自动充电,等充电完成后,就可以按下“电击”按钮。需要注意的是,电击过程中不要触碰到患者,第一次电击完成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施救。这时,不要取下电极片,每2分钟AED主机会再次自动分析,根据AED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蔡平军还提到,市民不必担心陌生人没有救回来会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如何进一步普及?
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尽管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我们在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上还任重道远。”市卫生健康委这位负责人表示,2018年,我市启动实施了重庆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目前,已建成覆盖所有区县的67个培训基地,市民可就近选择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诊断技能、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止血技术等14项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截至目前,已培训考核合格的公众近10万人。

另据了解,市红十字会近年来也加大了急救知识普及力度,2023年新增发证公众4万余人。

此外,我市还加强对公安、交通、教育、文旅等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宣传培训。比如,2021年,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形成学校急救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创建了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有望3—5年后实现毕业学生急救技能培训全覆盖。轨道交通自2019年首批配置AED以来,共组织开展了33期培训,199人取得合格证。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中来,掌握一定的卫生应急技能。”该负责人说。

“重庆配备的AED还是太少了。”急救行业一人士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未对AED配置数量做具体要求,但只有数量多了,才能救治更多生命。以其他城市为例,深圳目前已在全市公共场所安装AED逾4.3万台,北京重点公共场所已配置AED近7000台,杭州市公共场所配置的AED数量也超过8100台。

在一份《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9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上,市财政局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模式,加强政府投入引导,按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落实区县政府投入管理责任;鼓励社会机构或个人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完善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市卫生健康委将充分运用“智慧急救”应用,继续引导有关部门和单位,推动公共场所AED的配置。

新闻多一点>>>

如何使用AED?

▲视频来源:中国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