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庆卫生健康·见证③|93岁张宾:见证重庆职业病防治工作“从无到有”
2024-10-02 11:50
9月19日,位于南岸区的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家属院里,93岁的张宾家的大门口、屋子里的电视机旁,沙发周围都插着五星红旗和党旗。“我的生命、知识都是党给我的,我会永远跟党走,努力解除老百姓的病痛。”这是张宾老人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93岁的张宾。受访者供图
从战场到医院
救死扶伤是不变的信念
1931年,张宾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幼年时曾就读于湖北省第三儿童育幼院。1948年,襄樊战役爆发,17岁的张宾跟全班同学一起参了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948年,淮海战役迫在眉睫,为做好伤员救治准备,部队成立了中原卫生部直属医院,张宾被安排到直属医院二所担任卫生护理员的工作。
淮海战役结束后,他所在部队辗转安徽、湖南,随着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的建立,张宾所在医院改编成了该校直属医院。1950年,这支队伍到了重庆,在重庆红岩村成立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直属医院改编为西南革大医院,后来又改成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医院。1954年,因形势需要,医院整体移交给了重庆市卫生局。
1957年,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工作,重庆綦江县成立三江钢铁厂,需要医院,张宾所在的医院整体搬去三江镇,次年更名为重庆三江钢铁厂职工医院(以下简称:三江医院)。
也就在当年,医院把他送到泸州医学专科学校读书,系统学习专业医学知识。“毕业时学校希望我留校,是党和医院培养了我,医院需要我,我要回重庆。”张宾说。
彼时,三江医院不仅要服务三江钢铁厂的职工,还要服务周边数万群众的健康,而且三江镇周围厂矿企业特别多,三江医院也因此在各类职业病防治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1971年医院接收到一位因机械操作失误,导致左手断肢的患者。当时,断肢再植手术全国只有上海在1963年做了第一例。在张宾的组织下,数名医务人员精诚协作,成功完成全国第二例断肢再植手术。而后,他们陆续又做了6例该类型手术,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
“经历战争,见过生死,明白人的一生要有一种东西支撑,就是信念;同时对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我希望尽我所能救治更多病人。”张宾说。
1980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号召,重庆迫切需要一家医院牵头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我们医院来!”张宾说,“党和国家需要,就应该义不容辞。”
当年,三江医院正式更名为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张宾带领团队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厂矿企业职工建档建卡工作,为职工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特别是针对有毒有害工种职工,设立了健康卡片。
同时,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全面职工体检活动,确保职业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当时,张宾还敏锐地意识到乡镇企业劳动卫生条件相对落后,职业病防治任务艰巨。为此,他带队对乡镇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及劳动卫生条件进行调研,推动乡镇企业职工的健康档案建卡。
不仅如此,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还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科研学术活动,鼓励医务人员探索职业病防治的新理论、新技术。
目前,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已经能有效诊断10大类132种法定职业病。
“现在,重庆报告职业病数量逐年减少,与过去相比,全市新增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十家,说明我们技术服务能力增强了,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提升了,这是党和国家给我们老百姓办的大好事呀!”张宾津津乐道地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