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教育人讲述薪火相传的教育故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云钰

2024-09-10 19:58

昔日不通水、不通电话、不通公路的学校变成了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职校学生不仅能就业也能升学,还有先就业再升学的选择机会……9月10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江北区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活动举行。活动中,四代江北区教育人——6位从教40年的资深教师、5位从教10至30年的中年教师,以及4位从教10年内的年轻教师,分别讲述了他们薪火相传的教育故事。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41年前我来到胜利村小学,一个不通水、不通电话、不通公路的学校,我们出行靠双腿,课后要挑水,晚上打着手电,走村访户找孩子。”今年任教40年的米亭子小学党总支书记胡小平说,“那时上课听课评课,换灯泡、修桌凳、种树、扫地……我恨不得24小时泡在教室、蹲在学校,我能做的工作我先做,要老师干的工作我先干,坚定不移苦干实干,如今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真的很有成就感。”

“38年前,学校门前还是窄窄的石子小路,我至今忘不了,老师们热火朝天连夜把工地变成平整的操场;新建教学楼没有卫生间,老师们为了不耽误上课,尽量不喝水……”新村实验小学教师马艳感慨,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如今新村实验小学成为全区首个优质小学教育集团,“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退居二线回归教育一线,我依然初心不改。”

中年教师、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师苟秀容分享说,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不是低层次教育,同样有完善的升学路径,同样培养德技兼修人才。“从教29年,我尽己所能关爱每个孩子,让他们相信,职校学生不仅能就业也能升学,还有先就业再升学的选择机会。我的学生获市级以上奖项37人次,进入大学本科135人。他们走出校门离梦想更近时,我倍感幸福与美好。”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学生在橡皮上刻名字,我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篆刻融入美术课堂,并在学校支持下开发了校本课程。如今,孩子们的作品从教室走进市文化馆,走向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展台。我看到,美育课堂赋予了孩子们学习内驱力和生长力,赋予了我课堂内外更大的文化使命。”在年轻教师、华渝实验学校美术教师江小雷看来,新时代新教师要学会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

活动上,江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李四川介绍,近年来,江北区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尊师重教、强师赋能,在全市率先实施“杰出园丁千人培养计划”,每年专项投入1000万元,通过学历提升、海内外名校跟岗研修、名师名家伴随式研修等项目对全区优质学校1000名优秀教师进行定制化培养;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三名”工程培养行动计划和人才激励机制,对师德师风、学历提升、全员素质提升、管理干部能力提升、骨干队伍建设进行系统推进,确保全区教师队伍保持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江北区有市级及以上名优校长、教师400余人,区内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20%,居全市前列。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 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