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创新?百余名专家学者在渝研讨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

2024-06-29 21:10

6月29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百余名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共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经验,深入研究思考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未来发展之路。

▲研讨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以来的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发展,承载了民族的精神追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连接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直接途径。”重庆师范大学原校长,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孟东方指出,当前思政课教师一是要重视教学要求,要“真信、真教、真干”,在不松懈理论教育的同时,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实践教育,将实践教育落到实处;二是要重视教材内容,要将高校实际案例融入教材,让学生从周围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更好地入脑入心;三是要重视教学方法,要将好教师的经验进行分享、复制和学习;四是要重视一体化建设,不仅高校之间要相互联系,分享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借助好社会中的各种力量,借助好有名的专家学者智慧,一起讲好思政课。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主任倪素香教授以“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国际视野”为题进行报告。她从为什么需要国际视野和怎样建立国际视野两个方面入手,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马列经典著作、东方传统文化经典,了解西方比较德育经典课程等,积极开展境外合作、举办国际会议、短期游学及留学深造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教授以“守正创新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题作报告。她围绕立德树人的立体、多方向构建的角度,阐释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方向,同时从坚持课程建设发展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相结合、坚持魂脉和根脉相结合、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坚持课程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强调“大思政课”需要守正创新。

在主题报告和分论坛环节,其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相关主题,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

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

编辑: 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 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