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记者了解到,2024年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下称雏鹰计划)重庆科技馆项目导师见面会暨通识培训活动近日在重庆科技馆举行。活动期间,来自重庆一中、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南渝中学、重庆七中等学校的58名初一学生,将走进重庆科技馆开展课题研究。
▲雏鹰学员们正在参加活动。重庆科技馆供图
据了解,该项目将立足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业实际和能力水平,紧密结合重庆科技馆科普教育特色优势,聚焦物理、信息科技等基础学科,设置《〈超给“力”的你〉——基于力学的重庆科技馆科学实验研发实践》《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普剧创新初中物理声学教学能力的研究》《对中学生在信息通信教学设计中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基于科技馆展品的科普辅导效果提升研究》等4个专项课题,让雏鹰学员们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学习方式,开展科学教育创新学习。
重庆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学习周期将从3月持续到11月。期间,雏鹰学员们将根据4个项目学习计划走进重庆科技馆,分别进行专题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
活动中,各专项课题项目导师分别从项目基本情况、教学安排等方面与雏鹰学员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帮助学员了解各课题的培养规划、培养内容、计划目标、学习形式和重点方向,为他们做好学习规划及后续专项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随后,雏鹰学员们参与了“走进科技馆”和“专家主旨报告”两项通识课程培训,了解科技馆的基本情况以及科技馆以兴趣体验、实践探究为重点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聆听蚕学家、西南大学教授夏庆友作题为《蚕丝之光》的主旨报告,感受科学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为接下来的课题学习开好头、起好步。
“这是继去年之后,重庆科技馆第二次参与雏鹰计划项目。”重庆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该项目,重庆科技馆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科学教育内涵,充分发挥场馆特色,打造一批符合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活动,形成一批具有科技馆特色的科学教育成果,为助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搭建科普平台,贡献科普力量。
据悉,活动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市青少年创新学院、重庆科技馆承办。
编辑: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