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西部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院校示范场景在科学城投用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张亦筑
    时间:2024-03-13 22:05

    3月13日,记者从西部(重庆)科学城了解到,西部首个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校园示范场景,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投用。该场景通过“智能车辆、智慧道路、实时云计算和可靠网络”的结合,真实还原了智能网联交通运行环境,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

    “装饰”着大大小小雷达、摄像头的交通信号杆,看起来格外显眼,三名学生围在左右,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番调试后,一辆智能网联汽车缓缓行驶在道路上,在“无人操作”下顺利完成了转向、避障、停靠等动作……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校园示范场景的投用,让学生有了更好的研究实践条件。

    据介绍,该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校园示范场景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主导建设,西部智联牵头实施,西部清研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交付落地。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也推动了智能网联交通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车路云一体化院校示范场景中的全息感知数字孪生系统。受访者供图

    ▲ 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期项目。雷键摄

    “通过场景建设,我们形成了在校园内围绕‘车、路、云、网’协同等方向开展研究的基础能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陶亚雄教授说,相较于科学城已建成投用的智能网联示范区一期项目,其半封闭性园区环境和独立的运行条件别具特色,更适合院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及应用需求。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车端、路端、云端进行智能化系统部署和基础设施改造以外,该场景的建设还面临复杂的路面环境,如林木茂密、弯道多、道路窄和网络覆盖不稳定等,对算法和技术的要求较高。

    如何克服这一难题?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李章勇介绍,去年3月,他的团队联合该校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的12名骨干教师,组成科研团队,搭建了跨学科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为项目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由西部智联孵化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育企业西部清研,参与交付路侧智能感知系统的升级改造建设、自动驾驶车辆的改造、云控系统及校园数字孪生系统等建设,从而实现了在校园场景内的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场景落地。

    此外,记者了解到,科学城已建成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期项目,也为该项目提供了可靠的经验。据悉,在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基础平台的加持下,该项目实现了在校园场景中,面向智能网联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处理,可以开展智能车端系统、智能路侧系统、云控平台系统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检测技术研究和服务,形成该校在这一领域的科研特色。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场景打造,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技术攻关、汽车电子零部件测试整改等横向委托服务。”陶亚雄说。

    编辑:蔡杨     主编:匡丽娜      审核:李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