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重庆市南渝中学公布消息称,南渝集团校的南渝中学、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分别聘任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张育新、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为科学副校长。
为什么将科学家请进校园?担任副校长职务后,科学家又能为学校带来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点燃、引导、激发孩子的潜能
据了解,张育新为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是重庆市科学传播首席专家和院士专家科普团成员。周小元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学生英才计划”十周年(2013-2022)优秀导师和重庆市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聘任他们当科学副校长是希望科学家们将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在校园传递,点燃、引导、激发孩子的潜能,学校更好地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南渝中学副校长、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李先全解释,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是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明确要求,也是科技人才、科研机构与学校三方联动的有益探索。
事实上,近年来,南渝中学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学校常态化地通过“三开展两组织”系统推进科学教育,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等特色科普活动和科学论文答辩赛等实践活动,开设了南渝科学大讲堂等特色科学活动,探索出基于“公能”理念的“三跨三融”科学教育体系。作为重庆市科普基地,该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联合开设线上和线下课程,深入参与课程设计
“希望我能成为一座桥梁。”张育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教育的沃土,受聘成为科学副校长,很珍惜这份荣誉,并深感责任重大。
未来,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搭建科学发展前沿和基础教育之间的桥梁,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接下来,他表示,考虑与该校联合开设线上和线下课程。
“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教授来担任这项工作,促进科学资源和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为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张育新说。
“目前,科学教育存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不够的问题,设立科学副校长可以很好的将高等教育资源融入基础教育中。”周小元称,作为科学副校长将在更大范围内对接中学阶段基础学科任课老师,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科学素养,让更多孩子深入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中。再者,她将与学校合作,深入参与中学科学课程的设计、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
不要过于一本正经,要让学生能触摸,能动手,能实践
科学家本身工作很忙,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他们作为科学副校长的作用,促进学校与科学家双向奔赴?对此,业内人士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市教科院一位专家称,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的关键萌芽期,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不少中小学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在邀请科学家担任科学副校长的具体实施中,科学教育的形式可以更丰富多彩一些,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要考虑如何缩短科学教育与课堂两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触摸,能动手,能实践,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要过于一本正经让科学教育变成纯知识和理论的输出。
“学校不要限定科学家研究的领域,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校的方案。”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说。
编辑:蔡杨 审核: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