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的扫地机器人降价800多元,商家拒退差价,双十一保价成空话?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1-14 16:39

10月22日,消费者王女士在一平台直播间购买一台扫地机器人,实付3699元,“当时商家告知可以保价双十一。”想着买贵了也可以退差价,王女士爽快下了单。然而购买数天后,她发现同平台同商家的该款扫地机器人降价为2889元,与其购买当日差价800多元。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部分平台商家销售过程中,不少消费者遭遇“不保价”,其中涉及理由不乏“使用优惠券”“商品链接不同”“保价过时效期”等。

对此,涉事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涉及平台发放的国家补贴优惠券导致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确实不支持退还差价;但如果发现有商家自行降价却不退差价的现象可以向平台反馈。截至记者发稿时,王女士称对方承诺退款。目前虽然一些商家承诺保价,但对于保价的范围、条件等规则的表述模糊不清,律师建议消费者选择保价政策清晰的商家进行消费。

市民吐槽:

花费3699元购买扫地机器人后,降价800多元

商家承诺保价“双11”却拒退差价

一个多月前,市民王女士花费3699元,在追觅官方旗舰店直播间购买了追觅S30PU甄选版水箱版扫地机器人。“购买时商家承诺保价双十一。就想着即使后面降价了,也可以通过价保退回差价,所以才下单的。”王女士说。

10月29日晚,她再次登录时发现,商家在直播间推出新的优惠活动,商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我重新把之前买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发现优惠后金额为2889.15元,比我之前买得便宜多了。”

王女士向涉事商家反映后,10月29日,对方发送反馈信息称,“双十一直播间内的价格优惠是国家补贴的优惠券,无法申请退差价。”对此,王女士并不认可,她认为,“价保服务”应该保障的是消费者能以价保期内最优的价格购买商品。王女士也曾联系平台方,但售后同样表示不支持退差价。

记者调查:

“领取国补”“限时抢购优惠”,不少商家拒退差价原因多样

记者登录涉事相关平台,发现大部分电器销售直播间内确实存在“国补”领取端口,直播页面显示“平台+政府双补贴立减24%”。进入商品链接后,在商品简介下方,可点击领取政府补贴,“最高减20%”。但领取“国补”需实名认证,补贴涵盖购买大家电、智能家居、家装厨卫等。

12日,记者联系了售卖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介绍,领取“扫地机”的补贴后可以购买任何品牌的扫地机,不同品牌的补贴力度不同,最高可减20%。另外,上述客服人员解释称,“国补是平台发放的,我们无法决定,所以不参与保价。” 截至发稿时间,上述旗舰店已经对王女士的订单作退货退款处理。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在“黑猫投诉”,截至11月12日15时,涉及有关保价承诺的投诉超过13500多条,最常见的套路就是模糊保价条款。个别商家还会通过特殊渠道规避保价——比如利用不同链接或产品编号、设置满减门槛差异、限时抢购或特定时段优惠、向小部分消费者定向发放优惠券等手段让消费者无法依据保价规则获得相应的差价补偿。

12日,新黄河记者联系涉事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核查,涉及使用国家补贴优惠券导致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确实不支持退还差价。“国家补贴优惠券是平台限时限量推送给用户的,用户可以在某一时段内使用,超出固定时段是无效的。所以如果由于国补优惠券造成的价格差异,平台并不支持申请退差价。但如果发现商家自行降价,却不退差价可以向平台反馈。”

律师建议:

选择保价政策清晰的商家进行消费

虽然一些商家承诺保价,但对于保价的范围、条件等规则的表述模糊不清。有些平台的保价只针对单个商品本身,消费者申请价保时需就每个商品分别操作。如果单个商品单价未发生变化,则不符合价保规则。

针对类似上述情况,山东争渡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西文表示,从法律视角来看,商家未履行保价承诺当属违约,依法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保价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所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经营者不应当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对此,律师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要确认保价是店铺承诺还是平台活动,了解保价规则、理赔流程,计算好保价时间,并将有关信息截图或录屏留存。

中消协《2024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指出,面对“618”等大促活动,越来越多人更倾向理性消费,注重品牌、质量等带来的良好综合体验。建议监管部门持续对平台、商家、主播等进行规范,呼吁平台和商家对保价规则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力求内容明了、不玩套路,为消费者提供实打实的价格保障。监管部门也需积极发挥作用,比如对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保价规则进行协调,以免保价规则异化为新的“数学难题”。

来源: 新黄河  
编辑: 柏云辉   主编:康延芳      审核: 马京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