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运缆车“再生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19 14:04

清晨7点的长寿区缆车站,人群已排起长队。崭新的绿色车厢沿着陡峭的轨道缓缓滑行,在葱郁林间划出灵动的弧线。这条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生命线”,在巡察监督的强力推动下,从停运困境走向焕新重生,成为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终于盼到缆车重新运行了!现在上下班节省了近40分钟,买菜购物也方便多了。”家住凤城街道的居民王女士激动地说道。

此前,始建于1964年的长寿缆车因技术改造,于2023年8月被迫停运。这一停运,让不少长寿人心里空落落的。作为国内运行最久、线路最长、坡度最陡的“鱼腹式”轨道地面缆车,连接着老城上下城区,上缆车站紧邻协信购物广场、凤城市场等传统商圈,下缆车站连接长江码头,是群众往来上下城的首选交通工具,它不仅是长寿独特的交通符号,更是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串联着周边5万余名群众的温暖生活。

然而,岁月的侵蚀逐渐让这座“活文物”不堪重负,因车厢底盘锈蚀、制动系统老化,长寿缆车停运技改。“坐了几十年的缆车突然停了,现在爬坡买菜都得绕路,而且人流量减少,周边商铺、摊贩的经营也干不下去了。”家住河街社区的李阿姨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由于涉及特种设备改造、资金审批、安全评估等一系列复杂流程,修复工程进展缓慢,何时能重新开放成了萦绕在居民心头的疑问。2024年3月,在市委巡视组进驻长寿区期间,区委巡察组充分发挥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优势,将群众关切的缆车停运问题列为重点监督事项,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发现缆车技改推进迟缓的背后存在着部门职责重叠、协调机制不畅等问题。“大家都知道要修,可具体该谁牵头、怎么推进,却没有明确的说法。”一位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坦言,直指问题症结所在。

“缆车停运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必须尽快推动解决。”为破解这一困局,巡视组、巡察组通过“边巡边交”分别发出立行立改通知,将问题纳入重点督办清单。收到通知后,区政府分管负责人第一时间带队现场办公,组织区交通运输委、凤城街道、施工企业等单位,研究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交通运力保障措施,并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施工资源调配、跨区域生产对接等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长寿缆车完成制动系统升级、车厢底盘更换等改造工程,还新增智能监控、紧急制动等设施,安全性和舒适性得到全面提升。如今,重新开放的缆车仍然免费向市民开放,还推出了“夜游缆车”“历史文化展”等特色项目,成为集交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新名片。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缆车,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缆车修复不是终点,而是长效管理的起点。”区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区巡察办正推动建立缆车定期维护、安全评估等长效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同时,结合此次巡察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了民生工程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确保类似民生难题不再重演。

从停运困境到焕新启航,是巡视巡察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缩影。一条钢索上的民生答卷,见证着巡视巡察工作以“速度”换“温度”、用“实干”赢“民心”的担当作为。(黄婕)

来源: 风正巴渝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