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杜绝学习教育结束即“过关”等错误思想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10-01 15:08

中秋月渐圆,国庆喜意浓。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更是一场不容松懈的廉洁“大考”。今年集中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虽告一段落,但“学习结束”不代表“作风松劲”,必须坚守节点、寸步不让,坚决杜绝学习教育结束即“过关”等错误思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作风建设。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老话里藏着节日监督的关键。如今,别有用心者的“围猎”手段日趋隐蔽、花样翻新,月饼礼盒里可能裹着消费券,快递包裹中或许藏着贵重礼,就连电子红包都成了“糖衣炮弹”,把本该纯粹的节日祝福,变成了腐蚀干部的“人情陷阱”。面对这些新特点、新苗头、新变种、新花样,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提高警惕、主动靠前,以精准有力监督守护节日清风。

早预警、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火墙”。节日期间的歪风邪气,往往肇始于思想上的松动滑坡。要守好“廉洁关”,先得从思想教育抓起。一方面,要强化节前警示教育,通过通报曝光本地查处的典型案例、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发送廉洁提醒短信等方式,用“身边事”敲醒“身边人”,让党员干部看清“变味节礼”的危害。另一方面,要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节日氛围,通过开展廉洁家风活动、举办廉洁主题书画展等,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引导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严监督、堵漏洞,织密节日“防护网”。“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节日期间尤其容易穿上“隐身衣”、钻进“青纱帐”,监督必须与时俱进、精准发力。要把“探头”对准“关键少数”和重点环节,针对“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等隐形变异问题,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活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筛查可疑记录,让“四风”无所遁形。对于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老问题,要畅通“信、访、网、电”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当“监督员”,形成“处处能监督”的氛围。对发现的问题,要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问责,持续释放“作风红线碰不得”的强烈信号。

明底线、强自律,守住行动“总开关”。监督是外力,自律才是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节点即是“考点”,时刻牢记身份、恪守纪律规矩,切莫以为“薄礼”不是礼、“小意思”不出格,必须警惕“人情往来”背后的陷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节日期间更要注重家风建设,管好家人亲属,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双节清风,靠的不是一时紧,而是长久严。纪检监察机关要带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盯紧节日期间易发多发问题,用教育促自觉、用监督堵漏洞、用自律守底线。只有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铁规矩、硬杠杠生威增效,才能让清风正气满溢节日,让党员干部过个祥和舒心的“廉节”。

来源: 风正巴渝  
编辑: 卞立成   审核: 张珺 主编:付爱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